>>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特稿:盘点普京的对手和昔日队友们
  • 2012-3-29 10:20:00    字数:46639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三联生活周刊 2012年第9期
  •   在苏联时代,一座城市的最高官员办公室里可以挂两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像,一般官员就只能挂一张画像,所以,列宁的画像在任何级别官员办公室里都可以看见。普京回到圣彼得堡时,列宁的画像已被多数人取了下来,这时候的官员们,可以在那空白的墙壁以及挂钩上挂上自己喜欢的画像。叶利钦成为这时流行的“办公室画像”。

      普京选了一张彼得大帝的画像——当时有两张画像供他选择,一张画像是浪漫派画法,画上的彼得,头发弯曲,佩戴肩章,还很年轻;普京要了另一张,一幅雕版印刷画,这是晚年的彼得大帝,当时他正积极实施改革。当年普鲁士战役和北方战争刚一结束,彼得大帝就开始为俄罗斯帝国打下基础。为普京送画的当事人回忆:我认为他选择这张肖像是有用意的。那幅画不仅少见,也很少人知道。画上的彼得大帝神情忧伤,心事重重。

      别列佐夫斯基

      当普京结束自己在安德罗波夫红旗学院学习之际,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正在为自己那“半辆”日古利牌小汽车而奋斗。在同一时空里,这是平行运行的两条生活轨迹。

      别列佐夫斯基看上了他同事那辆旧的、被撞坏了的红色日古利小汽车。他是科学院管理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这是一家在应用数学、自动化以及新兴计算机科学领域享有声望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毕竟大家都是知识分子,别列佐夫斯基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如果他将这辆车全部翻新,可否分享这辆小汽车?

      日古利汽车的结构是经过简化改型的菲亚特(FIAT),它从意大利引进一条完整的菲亚特生产线,1970年开始生产,在伏尔加河畔的陶里亚蒂镇有巨大的汽车厂。当时的苏联,小汽车的需求量实在太大,生产不免粗糙,尤其零配件奇缺,几乎到了流通领域硬通货的程度。那位同事后来接受采访,讲述他认识的别列佐夫斯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这辆破车,每天都熄火,因为它实在太老了,如果它看上去像一辆新的,当然好。”别列佐夫斯基的提议,有巨大的诱惑力,可是他的同事还是有疑问:“谁把它从莫斯科开到1000公里外的陶里亚蒂呢?”

      刚刚拿到驾照两天的别列佐夫斯基信心满满,他来开这段距离!

      同事不信这个。他们找到一个测试办法:“坡起”——将车停在坡道上,拉上手刹,由别列佐夫斯基开动汽车。毕竟是新手,一松手刹就溜下了坡,同事描述此时的别列佐夫斯基:他一点也不气馁,反而更积极地说服我:“没关系,让我去吧!”

      别列佐夫斯基果真把车开回来了,还真跟新的一样。同事开始跟他分享这辆小汽车,一周轮换一次。40岁时的别列佐夫斯基这才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不久,他的同事注意到,自己每周最多可以跑到500公里,可别列佐夫斯基竟然经常跑到3000公里,几乎像从不停歇地在路上跑着。别列佐夫斯基回忆那时:“我不能告诉你,有了这车我是多么高兴。”

      这半辆车,是别列佐夫斯基后来命运的起点。

      可是,如果汽车零配件都成了硬通货,别列佐夫斯基是如何可以将一辆旧车完全翻新的呢?这是《华盛顿邮报》驻俄罗斯记者戴维·霍夫曼的好奇,他描述那个时代的苏联:当社会主义体制削弱时,政府对科学研究可以拯救体制的想法深信不疑。中央计划决策者和党的理论家都指望科学——完全根据经验得来的数据、数学公式、伟大的思想——可以治愈漫长的经济停滞。别列佐夫斯基所在的管理问题研究所,研究与解决问题的方向是苏联工业,别列佐夫斯基与陶里亚蒂的汽车厂,就是因为研究而建立起了关系。

      这种研究与应用模式,于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但回到苏联现实,研究者的项目究竟能够多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生产效率?后来大家逐渐明白,这是一个名正言顺地将国家经费套出来的游戏。一个具体研究项目是否真有价值,对庞大的汽车厂家而言,无足轻重,但对经手的当事人,却意义重大。能够圆满完成这个游戏,有赖于“关系”,聪明的别列佐夫斯基早早发现了这一点,翻新一辆车,当然简单。

      当他开回那辆翻新的小车之时,他回忆说:“我明白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在那个时候,相当多的人想买小汽车。没有公寓没关系,缺少衣服也没关系,但没汽车不行。”在这种背景下,别列佐夫斯基意识到,陶里亚蒂镇的伏尔加汽车厂,“不是一座工厂,而是一个金矿”。伏尔加汽车厂,是苏联时期最大的工业企业,它的产值在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中超过1%。

      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已经开始了他的苏联经济与政治改革。

      当普京和他的同事开始筹划“光线”行动之际,别列佐夫斯基找到了剧变时代他的“第一桶金”。他将自己设计的一款软件直接推销给了国家科委——让他们相信这是款好软件,在传统体制之下,苏联最高科技部门的认可,其结果,帮助别列佐夫斯基卖出去了几万张软件。第一桶金挣回了100万卢布。在当时,这是极大的收益。

      经济改革对伏尔加汽车厂而言,出现了新的汽车销售方式——“代售”。即货物出售后付款。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国有垄断销售渠道,只是当时大家金额有限,这种“代售”一次最多也只有100~200辆汽车。别列佐夫斯基要的不是“金沙”而是“金矿”,而靠他的软件以及后来的一系列运作,他拥有一般“代售商”所没有的巨大金额,他将怎么办呢?

      别列佐夫斯基是研究员,他有系统性的思考路径。“厂长们需要什么?他们需要莫斯科的关系,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他们还需要以科学院代表团名义的出国考察,这个我们可以帮忙。”进攻“金矿”的准备,路径选择仍然是:建立关系。显然,此时可以帮自己翻新小车的关系,已经不足应付。别列佐夫斯基的目标是伏尔加汽车厂管理零件的副总经理——他把这位副总拉进了研究所一个专题研究项目的团队。这并不过分,传统研究与应用模式里,这是自然不过的办法。1987年,这位副总经理的论文获得了研究所的副博士论文答辩。别列佐夫斯基告诉美国记者,他对“这篇论文的研究工作起了非常微妙的作用”。

      后来这位副总经理以及曾经与他分享日古利小汽车的研究所同事,都成了别列佐夫斯基公司里的高级管理人员。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