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向东还是向西 俄罗斯各界再次热议路在何方?
  • 2012-7-19 17:54:09    字数:3494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作者:关健斌
  •     【核心提示】俄罗斯算东方还是算西方,算欧洲还是算亚洲,是融入欧洲还是走向亚太,俄罗斯的外交是向东还是向西?俄罗斯外交走向是大西洋主义还是斯拉夫主义,抑或是欧亚主义?——这不仅是俄罗斯高层多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时常让俄精英层和民众纠结的话题。
     
      7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第六届驻外使节会议上强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都是自主而独立的,它具有连贯性、传承性,并反映了我国在国际事务和世界文明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我们的外交政策与孤立主义和对抗主义截然不同,它要求融入全球进程中去。” 

      那么,俄罗斯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融入全球进程呢?俄罗斯算东方还是算西方,算欧洲还是算亚洲,是融入欧洲还是走向亚太,俄罗斯的外交是向东还是向西?俄罗斯外交走向是大西洋主义还是斯拉夫主义,抑或是欧亚主义?——这不仅是俄罗斯高层多年来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时常让俄精英层和民众纠结的话题。 

      俄各界再次热议“路在何方?” 

      7月16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每日一问”专栏提出的问题就是“俄罗斯的未来——是与西方结盟,还是与东方交好?” 

      对于这个问题,俄罗斯各界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俄罗斯诗人、作家德米特里·贝科夫说,“当我们停止向自己追问这个问题时,我们就开始拥有了未来。这里重要的不是地理概念,而是审美和法律上的概念……东方和西方在俄罗斯早已融入为一体了。要在东方和西方之间作选择的做法本身就是天真的,这犹如在左腿和右腿之间作选择。” 

      俄罗斯著名政治学家兹洛宾说,“俄罗斯是曲折前行的。开始往西方看,然后是失望。再往后转向东方,但它又不喜欢那里。估计俄罗斯要花一代人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道路。似乎,这种不确定性可以被称为俄罗斯特色之路。这就是俄罗斯的苦难……” 

      莫斯科大学的教授、文化学者弗拉基米尔·叶利斯特拉托夫说,“近几年来,我们领导人所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就是组建俄、白、哈关税同盟。让我们看看,欧盟现在在走苏联的道路,他们在建经济联盟。而我们应该向东方看。”而俄罗斯功勋赏鲍利斯·斯莫尔金则说,“我更亲近于西方,西方代表文明。虽然不能说它是最理想的,但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而俄罗斯战略分析师伊戈尔·尼科拉耶夫则称,“俄罗斯的未来在北方,就是说介于西方和东方之间。我们应该从西方拿来先进的市场经济工具,从东方拿来进行经济改革的专业性和责任感。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我们自己的东西。” 

      俄《共青团真理报》特约记者德米特里·斯杰申说,“我们没必要在过去的历史中寻找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目前没有能力改变国际格局,所以应学会利用现有的国际规则来保护俄罗斯的利益和外交方向。”一位叫玛利娜的俄网友则称,“为何总纠缠这个问题呢?我们就到这里,让其他国家主动来找我们吧!然后,我们自由地在他们中间选择伙伴!” 

      俄始终纠结于东西和欧亚之间 

      其实,“我是谁?”、“俄罗斯应向何处去?”这些问题几百年来一直在困扰着俄学术界和外交界。从罗斯受洗到蒙古入侵、从彼得一世改革到十革命爆发再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历过5个重大历史事件,每一次都让俄罗斯自觉或不自觉对自己做出新的文化定位和选择。 

      有人喜欢拿出俄罗斯国徽来形容俄外交走向,国徽上的双头鹰分别雄视东西两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蕴涵着俄罗斯国家兼有东西方文化的渊源,反映着这个民族丰富的、矛盾的品格。俄著名哲学家别尔嘉耶夫在自己的《俄罗斯思想》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俄罗斯民族:俄罗斯人很早就具有一种感觉——比意识更敏锐的感觉——这就是:俄罗斯有着特殊的使命,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民族既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但它却把亚欧民族的性格结合在一起,因而形成俄罗斯民族的两重性——这也是俄罗斯人性格的独到之处。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