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欲在中日之间玩“平衡术”中日关系引发俄日、中俄关系变化
  • 2014-11-4 8:45:02    字数:12186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太平洋学报》2014年9期 作者:杨雷
  •  

    摘要: 近年来,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引发俄日、中俄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对中俄日三角关系及其相互影响规律的研究,认为日本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有着多层的战略考虑,其基本意图是满足国内经济需求,改善日俄关系,平衡中国的崛起。从长远来看,日本虽极力拉拢俄罗斯,但对中俄两国合作产生的负面作用有限,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更为乐观。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始终呈现两边长、一边短的状态,这与日本和美国建立、发展紧密的同盟关系,从而对中俄两国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有关。受中俄日三角关系特点的制约,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很难展开。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有关三角关系的研究并不是新鲜事,早在冷战时期,这方面的研究曾经以中美苏三角关系的研究而达到高潮。本文关注的三角关系是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三个大国中、俄、日之间的关系,既有历史性,更重现实性。中俄日关系在三角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而对其互动规律的总结和探索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同时,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三国关系的走向对东北亚地区局势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中俄两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双方坚持维护“二战”的胜利成果和东北亚地区的现有秩序,而日本作为战败国,却否认侵略历史,力求改变现状。日本与中国、俄罗斯的矛盾,以领土争端的形式集中地表现出来。日本作为狭小的岛国,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民众普遍具有极端的危机意识,千方百计地走向大陆发展,这是其地缘政治环境特点所造就的历史宿命。“二战”结束后,日本对外扩张的梦想破灭,但是它始终蓄意破坏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周边国家在历史认知和领土问题上存在争议。日本与中国之间有钓鱼岛争端问题。日本在甲午战争中侵占了这一岛屿,按照“二战”后的相关文件,日本应当将其归还中国,但日本却与美国私相授受,非法取得了钓鱼岛的“施政权”,并在此问题上与中国强硬对抗。 日本与俄罗斯之间有北方四岛( 俄称南千岛群岛) 问题。按照1956 年《苏日联合宣言》的精神,只要日本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日本就可以获得色丹和齿舞两岛,这一点也曾经被普京总统证实过。但是日本各界不愿意就此止步,而是提出了四岛一并归还的要求,这导致俄日两国自“二战”结束至今尚未签署和平条约,仍处于法律上的战争状态。领土争端成为三国关系中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它就像一个温度计直接反映了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冷暖变化。

      一、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引发俄日、中俄关系的变化

      本文研究的三角关系是三对双边国家间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关系。笔者认为,三角关系的互动类似于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条边发生变动必然引起其他两边发生变化。从理论上来说,在三角关系中,任何一对关系的趋近或疏远都将对另外两对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唯其影响的具体效果难以测定。在由中俄日三个国家构成的三角关系中,每个国家都对其他两国关系的发展状况保持着警惕,并竭力设法分化其他两国的关系,使之相互牵制,形成对己最为有利的环境。这就说明,在国家关系中维持等边三角关系为理想状态,但却是难以实现的。按照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原理,三角形中若有两边不相等,则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依此类推,在三角关系中,如果两个国家间的关系疏远,则另外一个国家的外交施展空间变大( 大角) ,从而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如果两个国家间的关系趋向紧密,则另一个国家的外交空间被极大地限制和压缩( 小角) ,不得不另外开辟新的空间。从这一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随即于1950 年与苏联结盟,这一形势的变化促使日本的发展重心转向外部,始终致力于发展与美国的紧密关系,直至结成政治军事同盟才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可见,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在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曾发挥了一定作用。

      三角关系的互动规律对于认识当前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自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中日关系以经济合作为主线步入发展快车道,双方成为彼此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在政治领域的诸多分歧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在钓鱼岛问题上,双方领导人都同意搁置起来“留待后人解决”。但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日本面对自身地位的衰落变得不安和焦虑。从2005 年起,日本防范中国的态势趋向明显,而自2010 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后,地区形势的变化更促使日本将中国视为威胁,中日关系开始变得不稳定。在2011 年3 月日本因大地震引发福岛核事故后,美日联盟关系得到加强,中日两国关系则由于2012 年9 月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打破了搁置状态而逐步陷入对峙状态。根据三角关系的基本规律,日俄关系、中俄关系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出现变化。且在现实中,类似的现象已经出现。

      第一,日俄关系趋近,双方积极寻求解决北方四岛领土争端。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迫切需要增加来自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在领土问题上积极寻求谈判路径,虽然双方在领土问题上至今很难达成妥协,但是双方在搁置问题上形成了默契。实际上,为了破解与中、俄、韩三国岛屿争端同时被激化的不利状态,日本前任野田政府已经选择了将俄罗斯作为突破口。在直接视察北方四岛的梅德韦杰夫总统卸任后,日本立即向俄罗斯释放出友好信号,希望2012 年复任总统的普京能够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日本在《2012 年外交蓝皮书》中说,在2011 年福岛核事故中俄罗斯向日本派出紧急情况部救援人员小组与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后,莫斯科与东京的关系开始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2012 年9 月11 日,野田首相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 峰会上与普京达成了一系列加强双边关系的协议。双方签署了共同打击偷猎海产品进入日本的合作协议,分别派出俄联邦渔业署署长安德烈·克赖尼和日本驻俄大使原田亲仁签署了该协议。野田与普京还签署了《日俄能源合作协议》,该协议规定,日本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投资建设第二个液化天然气厂( 年产量1 000 万吨) 和其他设施,以扩大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由于日本的能源主要依赖进口,其选择能源合作为突破口,既能利用俄罗斯的地缘优势保障日本的能源安全,又能为双方谈判解决领土问题创造条件。换言之,日本希望利用自身的资金与技术,促使俄罗斯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在领土问题上不会让步,但是通过政治交往来扩大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却是受益良多。在APEC 首脑会晤后,俄日两国的政治交往明显加强。2012 年10 月22 日,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访问日本,双方签署了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和日本外务省的联合备忘录。两国还举行了经贸合作跨政府委员会会议等交流活动。俄驻日大使阿法纳西耶夫指出,近期两国之间的对话越来越频繁。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年科、国家杜马主席谢尔盖·纳雷什金、莫斯科和全俄东正教大牧首基里尔都在2012 年对日本进行了访问。

      自2012 年12 月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日本的对俄政策更趋积极,这些政策变化体现出其缓解双方领土争端,以减轻来自北方的军事、政治压力,专心应对中国的意图。2013 年2 月21日,安倍派出特使森喜朗访俄,访问期间俄日双方重申了2001 年《伊尔库茨克宣言》的承诺,并且指出日俄和平协议的谈判基础是1956 年的《苏日联合宣言》。 4 月28 日,安倍成为10 年来首位访问俄罗斯的日本首相。日本学者在事前提出,安倍首相应当精确地把握中俄之间的分歧和共同利益所在,这样才能利用它们与俄罗斯进行谈判。 两国首脑会谈的议程涉及贸易、投资、能源、人道主义和科技合作等问题,并就包括朝鲜半岛局势在内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在此次俄日首脑会晤中,除领土争端问题之外,贸易合作与对中国的政策协调成为双方讨论的重点。安倍访俄的最大亮点就是随访企业家人数多,企业涉及领域广,除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米仓弘昌,经团联日俄经济委员会委员长、住友商事顾问冈素之等经济界要人外,还包括三菱重工、丸红、日清食品在内的能源、食品、医疗和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大亨陪同出访,人数达五六十人。同时,负责日本对外投资援助的日本国际合作银行相关人员也参加了代表团。安倍表示,“日俄关系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双边关系,希望经济合作扩大到能源以外领域”。自安倍访俄以后,俄日两国的外交机构之间就领土问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沟通和协调,反映出双方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

      第二,在中俄关系方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在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协作力度加大,双边军工贸易关系有所恢复和扩大,能源合作继续推进,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在1972 年与日本恢复邦交正常化之时,正值中苏关系恶化的时期,因此对于俄日领土争端,中国采取了支持日本的立场,自那时起中国出版的地图均将北方四岛标注为日本领土的颜色。而现在中国调整了对俄日领土争端的立场,开始保持中立。中国媒体将以往单方面的称谓“北方四岛”改为同时标注两方,即“北方四岛( 俄称南千岛群岛) ”,这是中国采取中立政策的具体体现。中国的政策立场调整对俄罗斯较为有利,这对俄罗斯是极大的鼓舞。但是中国还不能完全支持俄罗斯的领土主张,中国政府坚持认为,领土争端应当由俄日两国通过双边政治谈判来解决。在中国学界还不断出现与俄结盟的呼声,反映出中俄两国关系在外部压力下呈现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但结盟的政策尚未被两国政府所采纳。在现阶段,中国政府希望俄罗斯更加积极地介入亚太地区事务,为中国增加援手。在东北亚地区,中俄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双方一致反对任何国家篡改《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文件对“二战”作出的定论。在涉及原则性的政治问题上,双方相互坚定支持,但是在经济利益方面,俄罗斯出现了借助日本因素谋取更大利益的倾向。俄罗斯基于更好地发展远东地区的考虑,急于利用周边国家的各种有利因素,因此在短期内,俄罗斯试图挑起中日韩之间对其能源、资源供应的竞争,以求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俄罗斯的这种自利行为毕竟有限,它不足以影响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全局。

      由此可见,中日关系的紧张对立深刻影响并导致了俄日关系、中俄关系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化,鲜明地体现出中俄日三角关系变化的规律。

      二、中俄日三角关系变化的基本规律

      本文在用三角关系互动规律分析中俄日三角关系变化时,考虑到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笔者认为,中俄日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中俄作为陆上大国,对作为狭小岛国的日本形成严峻的地缘上的制约。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比中俄两个民族更强,这可由历代日本人锲而不舍地改变现状,分化中俄关系,以图向陆上扩张的欲望中表现出来。第二,三国相互独立,任何两国之间不存在结盟关系,因此三国能够较为自由地处理与其他两国的关系。不过,由于日本与美国结盟,这又使中俄日三角关系受到了美国因素的影响。第三,中俄日是东北亚地区三个主要的大国,三国关系的状态基本主导了地区局势的发展。第四,三国的实力对比从古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在历史上曾经属于西方列强,侵略过中国和日本,并割占过两国的领土。日本在19 世纪末后来居上,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夺取了俄罗斯在华的利益,并大举侵略中国。进入21 世纪,中国在经济上崛起,居三国国家实力之首。第五,在历史上,中俄日三国曾经为争夺领土多次爆发战争,由此导致各国间民族互信严重不足。目前,除中俄之间已经解决了领土纠纷,民族互信状况有所改善之外,俄日、中日间仍旧存在领土争端。

      综上所述,三角关系的互动规律对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变化发挥着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三国关系的互动还受到自身特点的影响,呈现出以下几点特征。

      2. 1 俄罗斯寻求在中日之间维持某种平衡

      防范出现地缘战略上排他性的敌对同盟,无疑是三国关系互动的首要动因。因此,一国要时刻对其他两国的双边关系及其未来动向和可能的意图保持高度的国际警觉。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本迫切希望借助俄罗斯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对于中俄日趋接近的伙伴关系,日本如坐针毡,其采取的实际举措便是竭力利用一切政治、经济手段来分化瓦解中俄伙伴关系。而俄罗斯也在利益的诱惑下和自身追求安全的心态下,出现了一些前后矛盾的政策。有些俄罗斯政治家和学者认为,需要在三角关系中保持一种适度的平衡,以扩大自己的机动空间。在他们看来,在中日两国的对峙中,采取中立立场对俄罗斯更为有利。在中日争端中,俄罗斯可以保障中国的能源和资源供应安全,但是在军事政治上维持不介入的政策能够使其获取最大的利益。

      在日本的拉拢以及部分政治家、学者的影响下,俄罗斯曾经出现过政策上的摇摆,但是在关键问题的立场上,俄罗斯基本保持了与中国的一致。如在2010 年9 月初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访问北京后很快视察了南千岛群岛( 日称北方四岛) ,使日本处于一种南北领土争端同时被引爆的不利境地。但是在2012 年9 月开启的中日领土斗争中,俄罗斯表现得明显平静了很多。俄罗斯外交部仅表示: “希望中国和日本能够通过对话解决领土争端,不要威胁到亚太地区的安全。” 这一方面与2010 年间俄罗斯对日施压毫无所获的结果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俄罗斯逐渐倾向于在中日之间建立某种适度的平衡关系,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对于俄罗斯来说,俄日岛屿争端和中日岛屿争端属于同一类型,俄在南千岛群岛争端中的处境恰恰与日本在钓鱼岛争端中的处境相同。中国质疑钓鱼岛主权和日本质疑俄岛屿主权的性质有相似之处。因此,倘若支持中方,俄难以自圆其说; 另一方面,俄罗斯也没有理由参与到中日两国的争端中去,如果俄罗斯插手,就会将一个双边问题国际化,这将给美国帮助其盟友日本提供充分的理由。 此外,俄罗斯选择中立立场也是针对中国对俄日领土争端持中立立场的一种对等策略。然而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俄罗斯重新调整了政策,坚定地与中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2014 年2 月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之后,日本追随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了制裁。俄罗斯意识到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于其摆脱国际孤立状态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采取不干涉政策的回报,随即在东海问题上做出了果断决定。2014 年5 月22 日,在普京访华的同时,中俄两国海军在东海上距钓鱼岛不远的海域举行了军事演习,反映出俄罗斯对中国在钓鱼岛问题立场上的支持,这引发了美日两国的焦虑和猜测。

      俄罗斯的东方外交主要以中国、日本、韩国为对象国,其中对日关系最为复杂。在政治方面,俄日关系受北方四岛问题的制约发展迟滞,但是除此之外,双方不存在其他严重的障碍。在经济方面,俄日双边贸易额在彼此的对外贸易量中比重较小,但是双方经济互补,存在深厚的合作基础。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俄罗斯千方百计想从日本获得资金和技术,以推动远东地区的开发。另外,基于中国企业在远东地区不断扩大的竞争力,为了限制中国的可能威胁,俄罗斯希望引进更多的来自日本的经济力量。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帕诺夫2012 年10 月10 日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很显然,吸引日本企业参与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符合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政治利益。除了萨哈林- 1 号、萨哈林-2 号外,日本还在科萨科夫的液化天然气厂、东方港、伊尔库茨克的煤炭开采厂、森林开发、汽车制造工厂等领域进行投资。为了吸引日本资金,俄罗斯需要采取一种有计划的政策,以增加俄日间的信任水平”。 受多数俄罗斯专家学者观点的影响,俄罗斯政府向日本提出,在领土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在搁置领土问题的前提下发展尽可能亲密的俄日关系,正如在20 世纪90 年代俄日两国曾经实现的亲密合作那样。那样的关系对于俄罗斯、日本两国巩固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以及处理与美国、中国的关系都是有利的。俄罗斯希望在中日两个经济大国间维持平衡,促进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一点在俄罗斯与中国、日本的能源合作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从远东石油管道的走向之争到俄沿海大陆架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权,俄罗斯均有意在中日之间挑起竞争。尽管俄罗斯最后选择了与中国企业合作,但日本企业在市场角逐中抬高了中国的出价,帮助俄罗斯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俄罗斯力图在中日之间维持一种平衡,这是由中国在三个国家中实力最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但俄罗斯的这一平衡策略具有很强的短期性质,且限定在经济领域。因为俄罗斯始终将美日军事同盟视为其远东地区的主要安全威胁,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则是其保障远东安全的主要屏障。例如, 2010 年9 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时,两国元首在公开发表的声明中宣布: “双方认为,在涉及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两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双方重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论不容改变,反对篡改“二战”历史、美化纳粹和军国主义及其帮凶、抹黑解放者的图谋。” 俄罗斯短期内的对日政策是希望获得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以助力远东地区的开发。可见,经济利益是俄罗斯在中日之间维持适度平衡政策的主要目标,这也是俄罗斯抬高中国在经济合作中出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2. 2 两边长、一边短的特征更趋明显

      在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中,日本始终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中俄日三角关系呈现两边长、一边短的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原因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造成的历史后果之外,还在于日本和域外大国美国建立的同盟关系对中俄两国构成了直接威胁。中日矛盾、俄日矛盾因领土争端长期难以彻底化解,这使得中俄日三角关系两边长、一边短的锐角三角形特征更为明显。进入21 世纪,面对中日两国自明治维新以来首次发生的强弱换位,日本民族在心理上难以承认和承受,日益表现出一种极度焦虑的社会心态。寻求改变日本在东亚地区国际地位不断下滑的趋势成为右翼势力再次发挥政治影响的基础。在遏制中国崛起方面,日本成为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代理人,其地区利益与政策目标已经和美国的全球战略融为一体,日本把东亚事务看成西方利益的延伸,而不是东亚自己的事情和利益。 日本的这种心态从负面的角度影响和限制着中国的地区利益,因此很难与中国达成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

      俄罗斯对俄日实力对比的变化忧心忡忡,它始终不懈地加大远东军事力量的建设,以防备日本寻机改变俄实际占有南千岛群岛的现状。俄罗斯认为,日本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地图上将俄罗斯领土萨哈林岛标注为第三国的颜色,这反映出日本的长远领土野心。即使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问题上做出让步,日本也不会满足于此,他们必然会向俄罗斯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包括萨哈林岛。与此同时,若此先例一开,很多国家将会向俄罗斯提出归还领土的要求,如德国对加里宁格勒,芬兰对卡累利阿等。到那时,俄罗斯绝不可能让步,而俄日关系依旧不可能改善,且俄罗斯的整体外交环境则将全面恶化。所以,俄罗斯多数的学者和政治家认为,在领土问题上自始至终应当坚定立场,不对日本做出丝毫的让步。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受领土争端的影响,在俄罗斯对日本有好感者的比重从1995 年的69% 下降到2011 年的44%,而对日反感者的比重则从19% 增加至31%。近90% 的受访者反对向日本移交南千岛群岛。在民意支持下,俄罗斯高层官员无视日本的愤怒,一再登岛视察,并大张旗鼓地加强岛屿防御力量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俄罗斯在战略上将日本视为东方长期的安全威胁和竞争对手,欲迫使日本做出政治让步,放弃其北方四岛一并归还的主张。在战术上,俄罗斯联合中国共同防备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这是俄罗斯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层目标所在。

      2. 3 中俄日三角关系受到中俄全局性关系的拉动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全局意义,东北亚地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全球性国际议题和其他地区性问题也在影响着中俄关系,从而对中俄日三角关系产生着间接的影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为关注全局,在改造现行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反对美国单极霸权和参与全球治理方面,中俄两国的国家利益与战略目标高度一致。而在地区性问题领域,中俄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着具体的利益和政策目标上的差异,但是全局性关系有助于双方化解次要矛盾。虽然中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着经济利益上的磨合,但是从全局来看,这些都是次要问题。在两国具有战略性眼光的政治家推动下,中俄关系只会越走越近,这会对日俄关系的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日本虽做出了各种努力,但很难改变其在中俄日三角关系中所处的不利地位。例如,日本一贯利用资金上的优势,在俄罗斯远东开发和能源合作上与中国竞争,拉拢俄罗斯,但是在几轮博弈之后,俄罗斯的长期合作伙伴始终选择的都是中国。这在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领域,如远东石油管道的建设、诺瓦泰克公司天然气项目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中俄全局性关系的影响下,中俄日三角关系的结构十分稳定。

      在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中,以上三个特点较为明显,这也是中俄日三角关系区别于其他三角关系的特点所在。

      三、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发展走向

      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发展受到三角关系互动一般规律的制约,同时还体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笔者认为,其未来的发展走向有如下几点。

      3. 1 日本难改三角关系结构

      日本虽然极力拉拢俄罗斯,但是收效甚微,很难改变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加强的趋势。自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日本积极推动其对俄政策。日本提出了多项在日俄邻海地区合作的计划,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进行了大笔投资。目前,俄日边境地区的经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是这种合作终究无法突破领土问题的阻碍,双方互有戒备,日本对领土的索求始终阻碍着俄日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历届日本首相力图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有所作为,但都铩羽而归。自2013 年2 月日本首相派遣森喜朗作为特使出访俄罗斯以来,安倍晋三已经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了4 次,两国外交部门也就解决领土问题多次举行了直接谈判,但至今未有显著进展。两国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出现了失望的情绪。

      日本对俄政策调整更为重要的目标是以此为突破口,改善周边环境,特别是对中国形成压力。日本学者提出,俄日应加强合作,以某种方式来平衡中国力量的崛起。他们认为,俄罗斯和日本不仅可以而且必须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合作: 首先,俄日关系远远落后于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俄日关系是最薄弱的环节; 其次,俄日应加强合作以某种方式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并影响世界; 最后,俄罗斯和日本很像,两国都存在着与西方模式不同的传统政治制度,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既不同于西方文明也不同于亚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属于欧洲的局外人,日本也是亚洲的局外人,两国处于相同的国际境地。在实践中,日本政府为改善俄日关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日本拉拢俄罗斯的政策成效并不明显。俄日两国贸易额与周边国家相比依旧较小,日资对俄罗斯市场迟迟不敢进入。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互不让步,俄罗斯还时常对日本施加军事威慑。目前来看,俄日两国有关领土问题的谈判更像是在摆一种姿态,实际进展有限。

      对于导致这一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俄日领土问题解决的条件尚不成熟,双方间民族互信严重缺乏。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专家柯申金认为,无论政治上,还是心理上,俄日都不可能就领土问题达成妥协。他说:“俄日不仅要在双边关系上扩大合作,而且要加强在东亚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合理利用政治、贸易、经济、文化和其他关系的趋近,在民众中创造彼此正面形象的舆论。经验表明,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长期合作,缓和民族感情,俄日领土问题是不可能解决的。” 第二,俄日双方各打自己的算盘,很难谈到一起。俄罗斯希望与日本开展经济合作,普京经常说一个更好的经济关系可以促进俄日争议岛屿的谈判解决,但要俄罗斯总统在领土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不太可能。 日本很难想象贸易和投资真能带来一个领土问题协议,但也不愿轻易放弃这条路。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帮助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存在着很大的政治风险,而且远东地区投资环境很差,与俄开展经济合作几乎无利可图。第三,南千岛群岛经济、军事价值非同小可,俄罗斯不会轻易放弃。俄罗斯已经强化了对争议岛屿的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速,力求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俄罗斯《2007—2015 年千岛群岛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后, 将进一步强化对这些岛屿的控制。第四,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属于日本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尽管他做出了改善俄日关系的承诺,但在领土问题上很难做出让步。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制约,安倍很难在对俄政策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目前来看,安倍能做的只有延续前任的政策,降低两国关系在领土争端方面的紧张程度。

      俄日关系要想进一步趋近,面临着根本性的障碍。两国关系尽管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但是形式大于实质,双方已经接近合作的极限。即便安倍的努力能够取得一些成效,其成果也只是降低俄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紧张程度,避免日本陷入南北夹击状态。从日本拉拢俄罗斯对中俄关系影响的角度来说,日本的努力可谓事倍功半,它对中俄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反而可能促进中俄两国进一步就东北亚地区事务加强协调。虽然俄罗斯不愿意介入中日钓鱼岛争端,但却希望充分利用这一机会,提高本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俄罗斯已经确立了“向东看”的外交战略,随着远东经济开发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它将不断增大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强度,在领土争端上的立场将更为强硬。

      3. 2 锐角三角形特征将长期保持

      日本继续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形成对中俄关系的制衡,这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大背景下更趋明显。在此情势下,中俄日三角关系中两边长、一边短的锐角三角形特征还将长期保持。

      在中俄日三角关系中,中俄关系较为接近,两国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形成了某种对日制约的态势。中俄关系的紧密令日本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需要依靠外力来支撑,这一点也被美国所利用。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的全球竞争对手,以“亚太再平衡”战略进行全面布局、提早牵制,日本被美国视为可资利用的帮手。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对日本的袒护和支持逐渐明朗。而日本为了改善在东北亚地区所处的不利形势,也积极与美国合作,心甘情愿地充当美国的马前卒。美日两国与中俄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对立情势将日益加剧。日本虽然抱有分化中俄关系的意图,但在外交政策中体现出的坚定依靠美日同盟的立场也足以说明,它对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实质有着清醒的认识。正如日本学者所指出的,“二战”后日本对外政策之基轴是以日美同盟的稳定为最优先,以支持美国的方针为基本,这一点从来未曾动摇过。日本外交虽然标榜“国际协调和对美支持并举,但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个国际协调的路线,而是支持和坚持美日同盟”。 日本的这一政策选择也预示着中俄日三角关系中两边长、一边短的锐角三角形特征还将长期保持下去,这一点在三角关系理论中同样可以找到理论支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关系一旦形成将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中俄日三角关系将会惯性地维持现有的特征。

      3. 3 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受到阻碍

      中俄日之间的三对双边关系相互牵制、彼此排斥,无法形成一种多边主义的互动关系,这阻碍着东北亚地区形成区域性的合作机制。在三角关系构成的系统中,任何一方都想借助其中一方而对第三方形成压力和牵制,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与互利、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精神相矛盾。中日之间的对峙和竞争在不爆发战争的前提下,有利于两国实现自身的更快发展和在地区范围内扩展各自的国家利益。由于中日两国领土争端不具备彼此妥协的条件,因而在短期内,中日关系很难改善,这就导致东北亚地区多边合作的构想很难被付诸实施。作为东北亚地区关系的枢纽,如果中日关系围绕领土争端产生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必将对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变化产生直接和决定性的影响。在中俄日三角关系中,俄罗斯作为唯一能源供应者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它能够从中日两国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俄罗斯是中俄日三角关系系统中国家综合实力最弱的一方( 俄罗斯的硬实力有很大的潜力,但软实力虚弱) ,它的这种有利地位并不能使中日两国产生嫉妒,反而有可能使三角关系趋向平衡,使地区局势更为稳定,这是东北亚地区每个国家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三角关系的互动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影响着中俄日三角关系的发展走向。在用三角关系互动规律考察和分析其他国家间关系的时候,也必须结合该三角关系自身所拥有的特点进行综合研判,如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美日是盟友关系,且美国至今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在分析中日韩三角关系时,必须理解中韩两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同仇敌忾的民族文化心理。

      结合中俄日三角关系的互动规律,笔者认为,中国在处理该三角关系时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果将中美俄三角关系视为影响国际关系全局的大三角关系,那么中俄日三角关系则是受其影响和规制的小三角关系。在一种全球性的关系结构框架下,中俄日三角关系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尽管日本竭力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但是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美欧发起的对俄制裁中,日本不得不违心地参与到制裁行动中来,这导致其一系列改善日俄关系的外交努力付之东流。在中美俄大三角关系中,中俄关系的加强是平衡美国一超独霸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对日本追随美国政策的迎头痛击。所以,无论是从国际层面,还是从地区层面来看,这都是中国外交最为有利的选择。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