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世界杯能否提振俄罗斯经济:短期无虞 长效有限
  • 2018-6-29 9:24:23    字数:167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     世界杯能否提振俄罗斯经济:短期无虞 长效有限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正在俄罗斯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体育外交”已成为大国凝聚国民意志、展示经济发展成就、宣扬本国国际地位绝佳机会的背景下,首次举办世界杯对于俄罗斯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据悉,俄罗斯投入了超过130亿美元用于场馆和交通设施基础建设,打造了一场近年来最“烧钱”的世界杯。该国政府寄望于通过举办世界杯为自2014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经济注入新活力。那么,世界杯能否提振俄罗斯经济?

      短期内提振经济无虞

      一国举办世界杯,往往意味着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根据《莫斯科时报》此前的报道,官方成本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61.1亿美元)、体育场建造(34.5亿美元)和住处(6.8亿美元)等。与此同时,在世界杯赛事举行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俄罗斯将迎来超过150万外国游客,其中包括10万中国游客。

      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青松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世界杯的进行,俄罗斯政府前期在多领域进行的投资和世界各国大量游客的涌入,无疑会对俄罗斯国内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据估算,未来5年,世界杯将继续为俄罗斯带来1500亿~2100亿卢布的经济增长,每年新增16万~24万个工作岗位,联邦财政与地方财政也将获得260亿~380亿卢布的额外收入。

      万青松进一步分析指出,在经济领域,本次世界杯在俄罗斯的11座城市举行,政府通过世界杯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包括新建机场、道路、酒店、体育馆、医疗机构,促成了国家运动行业、酒店和餐饮等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一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为俄罗斯创造了近22万个工作岗位,俄罗斯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也相应地得到提升,使俄罗斯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在民生领域,世界杯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质量均得以提高。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盘古智库学术委员许文鸿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大量游客涌入,对俄罗斯的餐饮业、酒店业及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各国入境游客中排名前三甲,可以看到中俄两国领导人精心培育的‘友谊之花’在民间各阶层都得以‘绽放’,两国间的人文交流有着巨大潜力。”许文鸿说。

      长期效应有限

      尽管世界杯在短期内能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世界杯为俄罗斯经济带来大幅度增长的前景并不被看好。

      据穆迪评估,俄罗斯政府在2013~2017年对世界杯的投入仅占其总投资的1%,因此寄望于“后世界杯”时期的高速经济增长并不现实。特别是,与世界杯紧密相关的产业并不是支持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此外,前期的大量投入使得俄罗斯部分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额外的财政支出,不排除赛事之后产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麦肯锡也提出,虽然世界杯将从整体上给俄罗斯带来约150亿美元的收益,但如果平摊到近6年的准备期,每年对俄经济的贡献还不足年均支出的0.2%。

      对此,万青松持不同观点:“从金融危机后俄罗斯经济一直低迷不振的表现和其经济规模在全球经济格局处于下降的趋势来看,年均0.2%的经济贡献率对俄罗斯而言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油价上下波动,能源、金融等领域遭受西方持续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的确需要这样的额外收入来充实自己的财政预算,改善国内恶化的经济形势。”

      在许文鸿看来,仅靠一次赛事来提振经济的作用有限,俄罗斯想要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为长远和深层次的发展,既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也需要内部制定正确、顺应时代潮流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地发展科技,举国一心凝聚发展经济共识等。从上述标准来看,普京的再次当选,同西方关系的缓和,通过赛事进行各层次的国际交往都为未来几年俄罗斯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前提,俄罗斯经济还有很大增长潜力。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