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报解读中印缘何都不想走向战争? 实力差距巨大 俄罗斯应促谈
  • 2020-6-29 12:29:54    字数:2026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自1962年以来,加勒万河谷再次成为中印冲突的爆发点。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亚历山大·季莫欣):题 世界是否面临印中大战的危险 副题:印度积极利用边境事件煽动反华社会情绪(编译自俄罗斯《观点报》,标题为编辑所拟。)

        印度代表团不久前访问莫斯科并在那里讨论了采购大批俄制武器的问题。此次访问在时间上与导致数十人死亡的印中边境事件相重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印中边境冲突是否会变成真正的战争?哪一方的战争潜力看上去更具有说服力?

        这场边境冲突是从今年6月15日两国军人在拉达克地区打架开始的。冲突造成印方20人丧生。

        印中双方对于此次事件的原因和细节各执一词,但均确认未使用枪炮。这一事实表明,双方军队指挥部门都极不希望冲突升级。打架事件发生之前,双方向争议地区投送了包括装甲装备在内的不少力量,但至今一直没有动用这些力量。

    中印边境局势缓和被打破,爆发严重“肢体冲突”。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截图

        首先要问的是,这起事件对谁有利?

        印度政府完全可以把“中国因素”用于内政目的——团结民众、扩大军事预算并讨好美国人。顺便要说的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已经表示了对印度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多年来奉行与邻国协商解决边界问题的一贯政策,经常利用小规模军事行动来启动划界和谈的进程。中国通常利用这种方法来向邻国表明,是时候就边境问题达成最终协议了。总而言之,中国不会采取极端行动。

        为什么中国和印度不想大打一仗?

        对于中国来说,与印度交战必然意味着来自美国的压力将急剧增加,因为美国显然将支持印度。此外,美国民众也会变得像共和党高层一样敌视中国。对于刚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滑坡中走出的中国来说,这样做明显没有好处。

        对于印度来说,也存在不少让它不想开战的因素。世人皆知中国的力量强于印度。印度旁边还有亲华的巴基斯坦,后者可以让印度陷入双线作战的境地。这三个国家都拥有核武器和相关运载工具,而且印度还不具备优势:中巴两国的核力量之和远超过印度。此外,新冠疫情也在印度造成了严重问题。因此,印度人现在与中国人一样也不想开战。

        印度政府出于对军事冲突前景的担忧,请求俄罗斯研究加快提供S-400导弹系统和战机等武器的问题,而且似乎获得了俄方的同意。然而,此举更像是印方采取的保险措施而非临战前的真实准备。不过这种保险并不牢靠:一旦印度真与中国开战,任何军事技术装备都帮不了它。

        原因是中国更强。中国的歼击机数量比印度多好几倍,进攻型战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数量也比印度多好几倍。最重要的是,中国几乎能自己生产一切武器。而印度武器至今仍严重依赖进口(印度代表团访俄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攻击无人机、高精度武器等装备的制造方面与印度有天壤之别。在任何消耗战中,印度都会快速陷入对进口的致命依赖,而中国却无此顾虑。

        中国在地对地导弹方面也拥有优势,能摧毁作战地区的印度机场。这将有力地帮助中方占据空中优势。

        中国战机不仅数量占优,而且性能更为先进。中国的苏-35、歼-10、歼-20和歼-16将在空战中对阵印度的苏-30MKI、“阵风”和米格-29。中国这几款战机均比与自己“同级”的印度对手强很多。这意味替中国将毫无悬念地掌握制空权。

    中印边界资料图

        印军在所有武器装备上都与中国存在类似差距。与印度相比,中国完全是不同级别的对手,而且这种状况将长期持续。

        中国在经济上也比印度更能承受大幅波动,而且中国社会更加团结有序。美国人可能向印方提供帮助,但他们自己不会为印度参战。这一切导致印度的获胜机会极为渺茫。

        因此,印度与中国都不会开启战事。尽管该地区局势有一触即发的危险,但没有人真的需要战争。打着反华算盘的美国人则另当别论。

        对于俄罗斯来说,理想的方案是把双方聚拢到谈判桌前、促成划界谈判的启动。但这未必能变成现实。尽管印中这一次不会发生大战,但两国边境山区的紧张局势将长期持续下去。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