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王鹏:上合峰会进一步彰显中俄牢不可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2018-6-14 11:10:17    字数:1731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 王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

        ----------------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了该峰会,并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国事访问。正如俄罗斯、塔斯社等主流媒体所评论的,这次上合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有成效的一次巨型盛会。从他们的报道可以看出,除了同往年一样突出中俄友谊、互利合作等主题外,更突显了两国领导人的个人情谊,进一步彰显了中俄牢不可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上合组织的发展对中俄双边关系、对两国互利合作,以及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上合组织的发展,见证了中俄两国的高水平伙伴关系。三十年前,在冷战刚刚结束的时候,苏联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新”俄罗斯投入西方的怀抱。然而接下来等待这个国家的并不是鲜花、掌声和他们急需的经济援助,而是嘲弄、排斥,以及“休克疗法”实施一半后的中途撤资与釜底抽薪。俄罗斯发展的艰难过程,与上合组织及其前身——成立于1996年的“上海五国机制”的成长相伴相随。与此同时,中俄两个同样伟大且命途多舛的民族,也开始重建彼此间的互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更加包容、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二十二年来,在上海五国机制及上合组织的框架里,中俄两国承担起组织内“双引擎”的重任,不仅彼此间通过妥善完成边界问题谈判、不断扩大经贸与人文往来提升政治互信,更为组织提供共同安全、经贸合作等公共产品。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上合组织正式成立十七年来的整合作用,中俄关系迈上新台阶,无论是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安全上相互支持,还是在经贸上互利共赢,中俄两国都找到了正确处理两国关系的新方法,在世界舞台上也更加一致地发出共同声音。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亚四国一起,在上合组织的框架内进一步提升地区一体化程度,提升成员国之间的安全与经贸合作水平,为欧亚地区的可持续和平与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在一个G7内部吵吵嚷嚷、纷争不断,而欧亚大陆则不断加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时代,中俄两国将在能源、核电、航天等多个领域内不断加强合作。就在峰会期间,普京对媒体表示,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正在紧锣密鼓地修筑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经济的持续较高速度发展,也为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按照2018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同比增长31%的良好势头,到今年年底,中俄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从而使2018年成为中俄经贸合作史上的里程碑。此外,在核能领域,中俄更签署了“创纪录”的200多亿人民币合作大单,而项目总造价则超过千亿人民币。对此,普京表示,这不仅仅是两国间的经贸合作,更是两国在政治乃至全方位全面合作与高度互信的体现,因为此前俄罗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和任何其他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领域开展这样深度、如此规模的合作。

      除了上述中俄传统合作领域之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盟计划正在无缝对接。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新全球化的里程碑,那么上合组织在其中就扮演着中国最重要的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引领者的角色。在上合,大国关系在组织框架内得到有效调适,并且通过开展国际合作而不断提高组织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上合组织通过不断加强成员国、观察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安全协作而为建设“一带一路”提供了机制性保障。

      今天,十七岁的上合组织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八个成员国坚持其“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核心精神,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与人文交流四个领域同时发力,在这个“不确定性”愈来愈强的世界里不断释放利好“确定性”,不仅有效保障了组织内成员国的合法权益和发展空间,更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和平与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俄作为“双引擎”,将继续源源不断地为上合组织的发展提供动力,同时也推动世界格局朝着更公平、更开放、更合理的方向转变。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