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塑造健康中俄关系——中国道路、模式、经验备受俄学界关注
  • 2018-10-11 11:27:55    字数:286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俄资讯网编者按:中俄两国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相互尊重发展差异是中俄两国保持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本文作者:李旭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就备受关注,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作出解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以及经济所的学者解读具代表性和权威性,他们是著名的汉学家,长期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而且和中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力求及时、准确把握中国发展的动向。远东研究所大多数学者对中国改革表示赞赏,普遍认为中国经验对俄罗斯而言,是最适用的改革经验。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中国改革经验对俄罗斯的启示

      俄罗斯学者把中国改革成功经验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改革遵循了整体性、关联性、长期性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原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东方学家米哈伊尔·季塔连科(Mikhail Gitanenko)曾指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改革之初反复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实事求是”,边实践边总结,反复思考,使得改革在谨慎但又不间断中得到发展。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长期战略发展规划,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具体方略先从农村改革入手然后推行到城市改革,先从经济领域着手,然后推进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同时,考虑到改革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相关状况,政府积极制定相应政策,完善法律体系,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和思想意识阻碍,保护私有财产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府为改革发展创造条件,管控改革发展进程。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政府积极为改革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吸引外资,地方政策正朝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发生转变,经济去政治化被纳入地方政府政策。同时,国家关键部门改革中保留了政府对该领域的监督管理,确保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季塔连科强调,对于转型期国家而言,需要对过去陈旧的、习以为常的制度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势的政权,但这种政权并不仅仅依靠强力机关,而是建立在人民的信任和认同基础上,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三,改革落脚点始终放在强国富民上,人民群众始终是改革开放的主角。俄罗斯学者指出,俄罗斯最初的企业私有化改革企图通过私有化纲领使国家变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私有制,但实际上大多数居民同这种所有制并没有任何关系,并形成了管理者分割国家财产以及私人垄断局面。与此同时,国家对社会各领域失去控制,引发了失业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差距加大、平均寿命下降等现象。而在推进中国改革的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正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切实提高,改革开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认同。无论是农村土地改革还是城市国企改革,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每个老百姓,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平均寿命显著提高。

      中俄关系未来发展

      俄罗斯有学者曾经非常消极地预测中俄关系,认为中俄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俄罗斯历史上曾多次侵略中国,扩张成性,掠夺了中国大片领土,因此,中国人在心底并未真正原谅俄国人。但事实证明,中俄两国都摒弃了历史恩怨,两国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发展与合作才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俄两国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未来继续塑造健康的中俄关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真诚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努力推动“共同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其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彼此都富含启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虽然得到俄学者的广泛认可,但经过“休克疗法”改革之痛的俄罗斯愈加清晰地认识到,俄罗斯只能走一条适合俄罗斯的独特发展道路。中俄两国在政治制度、民族性格、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相互尊重发展差异是中俄两国保持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中方作为发展势头较好、发展较迅速的一方更要学会以换位思考的方式赢得理解和支持,切忌操之过急,将自己的方式和规则强加于人。同时也应当特别考虑俄罗斯这个国家变数多、变化快的特点,出现问题,中方应冷静、理智去对待。

      第二,共建欧亚经济空间,中俄各尽其责。“一带一路”提出两年之后,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确立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未来“一带一盟”对接中必将直接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如何实现有效对接,首先,俄罗斯与中国应作为共同创造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大欧亚一体化空间。俄罗斯应利用在欧亚地区军政和外交方面的优势,维护欧亚地区政治安全秩序,而中国应强化在欧亚地区的贸易和金融地位,抓住经济主动权。这种合作共赢的方式将更符合欧亚大陆主要大国的基本利益。其次,加快“一带一盟”机制对接,完善对接协调机构。目前,中俄双方于“一带一盟”对接尚存在认识和目标上的差异,同时在大型基础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则和标准,因此应深入研究符合两国的利益契合点,完善相关机构制度体系,探索实现两国共赢的可行性路径。

      第三,加大科技合作,发展创新型经济。当前,中俄经贸合作主要内容为能源、原料和小商品,中俄两国应拓展其他领域的合作,为中俄贸易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目前,俄罗斯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具有优势,在航空航天、监测沿海水域、海洋产业开发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在实现技术实用化和市场化方面同样具有丰富的经验,两国应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大的发展。从地区而言,中国东北地区应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加强与俄罗斯的科技交流合作,实现东北地区产业调整和改造的任务,以达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标。

      第四,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创造良好的民意基础。随着中俄两国交往的日益密切,大型合作项目协议达成,对中俄两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中俄留学人员总规模已达7万余人。在未来几年,中俄双方应继续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本国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与此同时,中俄高校应该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宽教育合作,吸引双方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国际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根据近五年的俄罗斯民调结果显示,近半数的俄罗斯人认为当前的中国是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和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而2008年的民调显示仅为23%。这表明,中国在俄罗斯民间的印象在不断向好的方向转变,在未来应继续推动民间和媒体间的交流,为中俄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培养坚实的民意基础,逐渐消除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敌对、误解和疑虑,使中俄两国关系实现真正意义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