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美国双重遏制令中俄更走近——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
  • 2019-5-7 14:39:53    字数:1955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竞争构建世界新秩序(作者 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

        美国最近进入了与中国展开大国竞争、与俄罗斯展开大国对抗的时期。中俄恢复友好关系同时也具有协约性质:世界观基本相近,政策上密切协调,但又不是正式同盟。

        上述调整,是因为国际社会无法把在冷战后容纳了所有主要参与者的世界秩序打造为兼容并蓄的秩序。它还显示了单一大国占据支配地位——即“美利坚主导下的世界和平”——的局限性:只有在美国仍然愿意承担这一重任以及其他主要国家默认其霸权的情况下,这种支配地位才能维持下去。如今,大国竞争的历史常态再度出现。在建立新的平衡之前,美中和美俄之间的竞争很可能会越来越激烈。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竞争和友好关系都是极不对称的。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的能力和资源有着天壤之别。它们只在一种意义上属于同一类别——它们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军事和地缘政治参与者。它们的互动对全球战略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议程、目标、战略和战术。这是—种新的关系模式,既不同于冷战时期,也不同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竞争。

        既然无法再维系支配地位,美国就寻求保持全球优势地位。华盛顿视北京为有能力在经济上乃至技术上超过自己的主要对手,同时认为莫斯科是个野心过大的搅局者。但美国才刚刚开始就自己未来的世界角色和外交政策目标展开内部辩论。眼下,有一点似乎很清楚:为了保持竞争力,美国将不得不更加关注其国内基础,并且会对盟友提出更多要求。

        尽管中国的主要关注点仍是国内发展,并且首先是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但该国仍然致力于全球崛起。中国的全球存在和影响力正在扩大。但是,北京仍然受到在许多地区经验不足的制约。此外,中国武装部队很长时间没有经受过战争考验。中国的战略很可能旨在稳步增强北京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逐步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有助于中国确保有个稳定的地缘政治后方,以及实现从能源到军事技术的资源流动。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俄罗斯试图巩固刚刚恢复的大国地位,但规模与苏联和沙俄帝国时期相比要小得多。莫斯科既没有与华盛顿争夺全球主导地位,也没有与北京争夺欧亚大陆主导地位。相反,面对美国和中国,俄罗斯谋求维护地缘政治和安全主权。在可预见的未来,莫斯科视华盛顿为主要对手,视北京为主要伙伴。但它很小心,以免过度依赖后者。

        特朗普政府走的是一条极不传统的路线,同时向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美国的主要对手施压。这一立场不同寻常——华盛顿以往避免迫使北京和莫斯科走得太近。  美国对俄罗斯整体上持有的蔑视态度是它采用这种背离传统路线的原因。美国也认为中国暗地里对俄罗斯抱有同样的蔑视态度,并且推测认为,中俄分歧太过严重和深入。所以无法建立一个稳固的反美集团,最终俄罗斯会抛弃中国,要么是因为其大部分发展机遇都在西方,要么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胆大的中国会开始把俄罗斯当作附庸国来对待,而俄罗斯人会憎恨这一点。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随着中国向俄罗斯能源公司提供贷款以获取俄罗斯的能源,双边关系变得更加牢固。中国人民解放军还获得了更先进的俄罗斯军事技术,两国开展了更多的联合军事训练和外交协作。但是,曾经的莫斯科-北京集团并未恢复。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不过,俄罗斯的整体地缘政治态势近年来发生了根本变化。俄罗斯试图与西方融合是从前的事了。作为全球非西方国家的一部分,俄罗斯不会加入中国的行列,但也不会帮助美国应对中国的崛起。北京继续坚持在各个领域削弱华盛顿的立场,莫斯科很可能会从中受益。

        俄罗斯将继续与中国合作,在欧亚大陆构建明确将美国排除在外的大陆秩序。当然,即便在不存在美国因素的情况下,中国和俄罗斯也有充足的理由展开合作,但华盛顿施加的压力使它们的关系越发紧密。

        莫斯科和北京将继续存在分歧,它们也并非完全没有对彼此的恐惧,但美国的双重遏制政策把中俄两国因这些分歧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限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双重遏制政策还消除了两国精英们挥之不去的疑虑,即美国可能会牺牲中国或者俄罗斯的利益而与另一方建立关系。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