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互为需要建立“同盟关系”令美国不安!
  • 2014-8-20 16:34:07    字数:152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凤凰财经 作者: 邱林
  •   最新的迹象表明,俄罗斯与美国正在走向危险的对立。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冲突日趋激烈,如果美国的经济制裁进一步强化,俄罗斯经济将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虽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但还没有到达“新冷战”的地步。可如果中国意欲强化与俄罗斯的关系,那出现“新冷战”的风险就比现在高得多。

      8月18日,日本报纸《日本经济新闻》发表美国欧亚集团总裁、纽约大学全球研究教授伊恩·布雷默题为《要注意中俄联合的风险》的文章认为,虽然目前中俄结成联盟的可能性并不大,可一旦成真,爆发冲突的风险将陡然上升,有可能形成一触即发的态势。在这种冲突中得利的无疑是中国。

      实际上,布雷默道出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生怕中国与俄罗斯结成联盟关系。难怪8月1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一个幽灵,一个中俄联盟的幽灵正在华盛顿徘徊。在不断扩张的中俄军事和贸易活动中,一个在牺牲美国的基础上建立的中俄联盟令人不安。”

      不可否定,美国与俄罗斯围绕乌克兰问题分歧越大,俄罗斯就会越坚决地向亚洲靠拢,特别是向中国靠拢。但是,他们为何不想想,正是美国不断强化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以及对中国的战略遏制,进而导致中俄两国走得比过去更近。何况,中国也需要俄罗斯基于战略上的支持。

      的确,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不直接影响到中国,不过,中国深知美国的政策旨在遏制自己。近期内,在一系列有关中日、中菲、中越的领土争端中,美国都明确表示支持中国的这些对手。给人的印象是,美国每一个涉及中国的政策举措都是一整套经过精心协调的、以阻止中国崛起为目标的遏制战略的一项内容。

      虽然用“联盟”一词来形容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不准确,但两国关系显然日益巩固却是不争的事实。今年5月,中俄签署的天然气大单就是诸多证据之一。在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出口中,除了武器交易外,石油天然气是俄罗斯唯一一项有着绝对优势,而中国又迫切想得到石油天然气等的战略资源,俄罗斯一直不愿放弃运用这个筹码的机会,但最终俄罗斯作出了重要让步,因为它不得不放下身段有求于中国的支持。

      客观地说,舆论场关于“中俄结成联盟”的声音也得到国内学界的响应。在学术界力主中俄结盟的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中国和俄罗斯没有选择加入西方阵营的条件,而中俄如果结成同盟,对中国的战略价值将呈上升趋势而不会缩水。去年中俄联手对联合国叙利亚决议投否决票不过是双方共同战略利益上升的一个表现。

      政治家和学者的观点往往不谋而合。中国缺乏有真正实力且可以依靠的盟国,唯一可选的只有俄罗斯。而且,中俄联盟的确诱人。

      如果中俄结盟,两国就能控制中亚和蒙古,将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外部势力全部逐出,中国还可以利用俄罗斯在欧亚大陆的军事工业设施和庞大的军事基础设施。中俄联盟最终可能形成一个控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欧亚联盟,堪比德意志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中部形成的同盟国联盟。

      尽管俄罗斯和中国各自的国内关切使它们不能高调宣布支持对方,但两国在世界政治的诸多问题上以盟友姿态采取行动。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资源潜力与中国的经济和庞大人力资源相结合将使两国能够在许多全球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那将打破国际关系中的现有力量对比。

      中俄都公开宣称不是同盟关系,这不是战略欺骗,而是真实的表达。不过,乌克兰危机很可能成为转折点,美国对俄罗斯的惩罚和孤立,令俄罗斯进一步向中国靠拢,也给人们为中俄联盟增添了不少想象空间。再说,随着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中国将无法继续韬光养晦政策,而是需要建立同盟,也许与俄罗斯结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