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龙熊之变:中俄国境线·博弈中共生存——中俄资讯网
  • 2015-12-15 12:09:22    字数:4821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西伯利亚——曾是沙俄统治者所青睐的流放之地,高尔基笔下的“死亡与枷锁之乡”。这片广袤而资源丰富之地连接着“龙”“熊”两国漫长的边境线,在彼此依赖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龙与熊都紧握手中的筹码,在博弈中共存。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俄资讯网制图

      中俄边境全长4350公里,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交界50余公里。其余4300公里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两国漫长的边境线以黑龙江、乌苏里江划分,中俄边境长度仅次于中蒙边境居于第二位。
      
      从1992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边民互市贸易区,这片区域东接满洲里市区,西北方向与中俄国境线相连。1996年启动运营后,互市贸易区逐渐成为了中俄两国进行边境贸易的核心区域之一。

      满洲里也因此成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亚欧大陆桥上的枢纽。每天,满载两国货物的汽车和火车频繁往返于国境线的两侧,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的国境线承担着中俄两国贸易60%以上货物运输量。
      
      20年前,国界线两端相望的满洲里和后贝加尔斯克都是人口寥寥的村庄,如今,随着跨境贸易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满洲里已高楼林立,成为中俄边境上的新兴都市,格局与中国内地中型城市并无差别,人口超过30万。

      国境线另一头的后贝加尔斯克人口数量也因双边贸易发展而增长。2015年,后贝加尔斯克城市总人口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八千人上升至十多万人,主要是铁路职工、涉外从业人员及家属。但相较于满洲里初具规模的城市景观,这个远离俄罗斯腹地的小镇却仍然显得颇为破败。

      在后贝加尔斯克,列宁的雕像依旧矗立在破旧的行政大楼前。和其他远东地区一样,这片人烟稀少之地的产业结构多以资源开发和重工业为主,农业和轻工生产都相对落后。这使得远东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受到制约。

           为扭转俄方在边境贸易中的颓势,俄罗斯政府正试图在后贝加尔斯克大力发展加工业以加速这座城市的发展。目前,后贝加尔斯克运往满洲里方向的是未经加工的原矿,而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大多数则是日常用品。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60年前,苏联还是中国最大的外援国,中国需要依靠苏联获取技术支持重建国内经济。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仅仅是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

           在后贝加尔斯克与满洲里之间,来中国购物的俄罗斯人每月往返多次。牛仔裤、衬衫、电动剃须刀、儿童玩具以及山寨运动品牌——这些产品多产自中国南方的工厂。

      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是俄罗斯林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占全俄出口量的40%。在满洲里的东部地区,绵延7公里的木材加工厂在这里一字排开。中国木材需求的三分之二从俄罗斯进口,每年约有70万辆卡车拉载着原木行驶在中俄边境上,满洲里便是这些木材的加工地。
      
      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输入国,广袤的西伯利亚拥有庞大的原木来源,而这片冻土之下的石油比原木资源更加吸引人。在后贝加尔斯克不远的小城斯科沃罗季诺,俄罗斯最昂贵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起点站就设在这里,这是普京口中“具有伟大地缘政治意义的石油管道线”。

      这家由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运营的泵站将原油跨境输送给对于资源有大量需求的中国。实际上从1994年起,兴建从俄罗斯通往中国的输油管道一事就被摆在了中俄贸易的议程上。

           然而由于定价、资源分配等问题的分歧及日本的介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ESPO)直到2004年才最终定案。2011年,中俄双方所有的输油协议才最终达成。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木材资源正是中国所稀缺的,对于西伯利亚地区来说,将当地的自然资源向亚洲地区输送也比跨过大约3000公里的距离输送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更有效率。24岁的贾艳萍(音译,左)在Transneft石油运输公司监测油品质量。
      
      尽管边境贸易让中俄两国的边境城市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但是贸易核心区域以外的边远村镇仍旧是传统农业区。
      
      2015年对于仍处于发展期的中俄边境贸易来说是艰难的一年。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减少了近三分之一。阻滞原因似乎显而易见,一方面是因为油价下跌和西方制裁所导致的俄罗斯经济状况不佳。

           另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从生产投资领域逐步向服务方面过渡。
      
      一辆苏制T-34坦克停放在后贝加尔斯克街头,以此纪念二战胜利。1945年8月9日,150多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6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后贝加尔斯克驾车向中国方向行驶约400多公里便能到达莫纳亚(Mirnaya),“莫纳亚”俄文意为“平和”。苏联政府曾在此建立军事基地,用来监视中苏边境的动态。随着苏联解体,军队遣散。让原本以军事为主的当地经济遭到重创,小镇居民难以为继,留下的人们将驻军的室内窗框、散热器和管道拆下来后出售给废品收购商,这些金属有的也被卖到中国。

      加林娜(Galina Ivanenko),这位退休的空姐手中拿着来自总统办公室的回复。此前,她在给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信中说:“这封信不是为我自己而写,我所居住的区域渴望得到关注。

           没有医生、没有药店、没有工作,我们什么都没有!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得去中国做临时工了,或者在我们的国家里为中国人做苦力。”
      
      加林娜的信如实道出了远东偏僻村镇的生活情况。退休后的加林娜是一家咖啡馆的侍者。来到这间咖啡馆的人们,在加林娜眼中多数是那些“沉浸在失意中的买醉者”。落后的城市建设和停滞的发展状况使得生活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俄罗斯人认为自己已经被3000公里外的俄罗斯政府遗忘。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黑龙江省小城黑河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的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是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距离最近的对应口岸城市,被誉为“中俄双子城”。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武装冲突,导致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之间的边境关闭了二十年之久,一直到80年代末期才重新开启。
      
      当时的商业流动都是朝北而去,人们从东北前往苏联,购买当时中国稀缺的日用品。随着苏联的衰落与解体,双方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不少中国人借俄罗斯发了财。早年间,黑河市沿着黑龙江兴建的河岸公寓很快就会被附近的俄罗斯人抢购一空。一时间,黑河出现了不少新富阶级。

      中国企业家李丽华(音译)规划承包的工地上,几个来自中国的建筑工人正在施工。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甚至是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许多新房屋都是由中国工人所建造。当地俄罗斯公司的老板也更愿意雇佣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勤奋,相对薪水要求也不高,而且愿意离家工作。
      
      中国的投资者掌握着这些俄罗斯边境城市的市场,他们也成为了当地最富裕的商人。在俄罗斯人看来这些“来自邻国”的中国人正在成为西伯利亚发展的契机,而非俄罗斯本地的商人。但随着中国商人和中国劳工大量进入西伯利亚地区,也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正在逐渐变成“中国人的地界”。

      中国企业家何文安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建有5个购物中心,经营着当地最昂贵的旅馆,开着当地第一辆宾利车,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成功的中国商人之一。但是,即便中俄边境的两岸都倡导“两国一城”的政策,日益密切的经济合作都没有使两国之间文化上的分歧和差异消失,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发生真正的变化。
      
      在整个黑龙江与俄罗斯边界地区,黑河距离俄罗斯最近,同时,黑河也是昔日中国最主要的贸易站。从2004年起施行的俄罗斯到黑河免签制度更加方便了俄罗斯人周末跨境购物。介于俄罗斯平均物价和房价比黑河高出不少,很多俄罗斯人就过起了“住在黑河,工作在俄罗斯”的双城生活。

      据黑河口岸统计,目前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间的冬季日均通关人数为2000人次,每逢周末可激增到3000人次以上。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黑河,俄罗斯人可以找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咖啡机、化妆品、皮草、渔具以及最受欢迎的烈酒。对于价格低廉的洋酒,当地商人说:“我不认为这些俄国人在乎它的真假,他们买东西下手很快,挑选一件物品,决定喜欢与否,接着就付钱买单。”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边疆区是俄罗斯整个远东地区的中心城市。苏联解体后,哈巴罗夫斯克成为开放性边境城市。起初,中国人在这里摆地摊兜售各种商品,随后开始在有规模的市场里销售中国商品。这里也逐渐成为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的重要集散地。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都流经哈巴罗夫斯克,黑龙江向东流向中国,乌苏里江向北流向锡霍特山脉。这两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河流划分了俄罗斯在远东的部分国境,并使得该区域成为北亚最具有地缘政治意义的地区。
      
      一直以来,俄罗斯政府都呼吁会说俄语的人或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移民在远东地区定居,同时向移民提供住宿、牲畜和粮仓,帮助他们在远东地区开始新的生活。但此项政策效果并不明显。站在拖拉机上的斯维特拉娜(Svetlana)是哈萨克斯坦的前议会议员,56岁的她选择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始新的生活。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俄罗斯的中国移民数量已超过30万人。许多中国移民在俄罗斯最艰苦的地方追寻淘金梦,在气候环境恶劣的远东地区,有30%的外国劳动力来自中国。分析人士称,长期以来俄罗斯最高决策层对中国的劳务和资本输出心存警惕,导致俄罗斯对远东发展政策滞足不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现在,俄罗斯开始谨慎地借助中国力量发展远东。
      
      中国的劳务输出以及中国商人在当地的大规模经商,使得俄罗斯的中国移民问题更加复杂。这些潜在的因素持续影响着中国和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贸易往来,也使得俄罗斯政府希望加强对远东地区的控制。
      
      2015年,在对远东发展的问题上,俄政府在寻找契机的同时也在竭力寻求平衡。2015年1月1日新的移民法开始生效,此法在放松移民配额问题的同时也要求所有移民必须使用俄语通过相关考试来提高门槛,目的是调整移民结构,吸收更多高技能人才。

      俄罗斯对外渴望吸引更多高技能的人才,对内将尝试实施土地免费分配政策,2015年7月的远东土地免费配发法案提议:每名俄罗斯公民都可在远东地区免费租赁1公顷土地,租期5年。

           俄罗斯远东发展部长加卢什卡指出:“免费土地配发是开发远东土地的强大力量,也能让当地人口发生根本性增长,增幅接近5倍,从640万增至3600万。”

      在远东漫长的边境线上,中俄两国从未停止过相互间的抗衡与制约,伴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以及双方经济发展的落差,两国角色开始发生转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个并不陌生的“老朋友”带来转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