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在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影响力呈现竞争趋势
  • 2016-1-19 10:55:13    字数:1903    中俄资讯网摘自华人时刊    作者:田婷婷
  •     阅读提示: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的增长会呈现竞争趋势。俄罗斯将继续推行欧亚一体化框架下的“聚集地”政策。如果该政策能够成功推行,中国将不得不调整自己在中亚地区投资和贸易政策

      20多年来中亚地区不仅是自然资源方面斗争的焦点,更是不同政治和意识形态争夺的焦点。对中亚拥有最大利益的国家之中俄罗斯和中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实现资源和路线的多样化经营,并引入自己的内部市场,同时加强自身在该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这些目的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聚集到一起。

      中国和俄罗斯是中亚各国最大的政治和经济伙伴。此外,如果从政治和军事战略的角度,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是伙伴同盟关系,那么从经济角度来说,他们的利益不仅有重叠部分,而且带有竞争性质①。

      在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条件下,中国实际上成为中亚国家信贷和投资的唯一来源国②。对中国来说,中亚是连接中国与欧洲和近东的一座桥梁。此外,对于发展中国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与中亚地区开展合作也能为其创造有利条件。

      中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中国出口成品占较大优势,进口的则多为燃料和原材料。2007-2011年,中国与中亚地区各个国家的贸易份额发生了改变。尽管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哈萨克斯坦,但是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贸易额明显增长。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平衡关系发生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中哈石油管道的建立和中土天然气管道的建立。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商品贸易额也呈现高趋势,中亚各国和俄罗斯是产品的主要流向。随着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以及随后哈萨克斯坦加入世贸组织,吉尔吉斯斯坦加入关税同盟,情况将会发生明显改变。

      首先,合作的深化依赖于中亚国家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内部资源。其次,与美国计划不同的是,这里讲的是中亚国家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其次才是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比如,上合组织观察国: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完全没提到阿富汗,看得出来,这被认为是独立的问题。第三,与欧盟不同的是,习主席一开始就谈到了政治组成:他强调了经济合作的基础必须建立在政治合作之上。第四,习主席认为,要实现进一步合作,不能忽视两个组织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这就意味着,中国并不认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倡导的欧亚一体化有损中国利益,或者会和上合组织形成竞争关系。相反,认为这对中国有益。
     
      俄罗斯同样高度评价中国的倡议。2014年5月普京访问北京时发表的共同声明说明了这一点:“俄罗斯非常重视中国倡议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高度评价了中国方面在制定和实行该方案的过程中把俄罗斯的利益也考虑在内的做法”。文件中还提到,中国和俄罗斯将继续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两个计划间可行的契合点。此外,他们打算在两国主管项目部门进一步深化合作,包括发展中亚地区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等③。

      然而,中亚研究专家,东方学者,历史学博士亚历山大・科尼亚捷夫认为,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与欧亚经济联盟间的战略合作不可能实现,也许只是局限在战术层面,或者某些具体的情况下。他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实际上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新形式,但没有俄罗斯的参与。
     
      随着中国在中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增强2009年世界危机之后,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明显减弱。俄罗斯依然是中亚国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是贸易额却急速缩减,只是与土库曼斯坦的贸易额有所增加。2010-2011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恢复到危机前与中亚各国的贸易关系。

      俄罗斯积极实行自己的欧亚一体化战略,通过建立关税同盟和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专家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在中亚的关系――“既是合作,又存在竞争”,“两国的竞赛将会继续下去”。

      近期可以预测的是,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影响力的增长会呈现竞争趋势。俄罗斯将继续推行欧亚一体化框架下的“聚集地”政策。如果该政策能够成功推行,中国将不得不调整自己在中亚地区投资和贸易政策。

      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可以在能源的开采和运输方面建立协调的政策。总之,中国和俄罗斯在中亚的经济利益并不是不具有调和性,完全可以找到双方发展方案的可行契合点,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中俄资讯网摘自华人时刊 作者:田婷婷 参考文献:略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