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研究——坚持平等高度互信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2021-10-22 9:23:34    字数:6634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何芳
  •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何芳 系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摘要]近30年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共同推动下,中俄两国的伙伴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并日益深化。在此伙伴关系框架下,双方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交流与合作,不仅夯实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与民意基础,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全方位的效益,而且为大国之间文明对话、彼此尊重、共同发展做出了表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两国在政府层面保持高度互信,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访、总理定期会晤、外长经常磋商等机制,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声明、文件、协议等,两国从“互相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在此框架下,两国通过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搭建起民众相互沟通与加深了解的桥梁,促进了民心相通,扩大了两国民间交往的社会基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双方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资料图: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一、中俄伙伴关系的发展及其特点

      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于1991年12月27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实现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1992年12月18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提出“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加强相互信任和理解,保持各个级别的经常性的政治对话”。此后,中俄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1994年9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宣布,将中俄关系提升为面向21世纪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中俄两国将双边关系提高到“面向21世纪的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法律基础。2012年6月,在双方签署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正式将两国关系提升至“加强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13年,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目的地便是俄罗斯。这表明中方高度重视中俄传统友好关系,把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政策优先考虑方向,开启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纪元。双方发表的《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强调,在涉及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声明》还明确表示,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201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高度评价道:“俄中合作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如果我把这种合作称为两国悠久交往史中的最好合作,也并不过分。”[1]

      2016年6月,中俄双方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中指出,中俄关系模式是“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向世界展示了两个大国之间构建和谐、建设性、平等信任、互利共赢关系的典范,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2019年6月,习近平访俄期间两国签署的《中俄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纵观30年来中俄伙伴关系的发展,具有如下鲜明特点:一是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不对抗”原则,双方承认并要有效管控分歧,同时不断扩大维护和平共识。据此,当双方利益冲突时,从两国关系的特殊性出发,通过尊重双方利益达到互利互惠,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保持良好稳定关系,创造潜在的战略合作机遇,因此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明显的和平性。二是坚持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理念,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与价值观念,相互尊重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战略需求,保障共同利益的实现和关系的稳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三是强调“结伴而不结盟”,增加两国外交的回旋余地。这既有利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也便于各自根据本国利益处理不同的对外各领域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政策灵活性。四是坚持“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致力于打造国际合作网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既顺应了冷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又为国际社会构建更加多样化、均衡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提供了借鉴和动力,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二、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异彩纷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家间的人文交流有助于提升相互信任,增进民众的相互理解。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不断升级,不仅为双方关系确立了坚实牢固的框架,而且为两国的人文交流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和有力的法律保障。正是在这个框架下,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机制、形式、程度、影响等均较此前有重大突破,已成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中俄关系内涵、夯实中俄关系的社会与民众基础、促进中俄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92年12月18日,中俄签署了开展文化交流的指导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文化合作协定》。这是第一份两国政府间关于人文合作的协定,内容涵盖文化、艺术、教育、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体育、旅游、卫生等诸多领域,为两国开展人文交流提供了机制保障。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于1997年6月签订了包括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电影等方面的“1997-1998年文化合作计划”,并陆续付诸实施。其中,1997年10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举办的中国文化节,1998年4月在北京、上海举办的俄罗斯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为两国人文交流开辟了新的领域,注入了新的动力。之后,双方决定定期举办文化节,使其常态化。

      为统筹规范中俄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并使其机制化,2000年12月,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框架内,成立了中俄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在其指导下,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广泛合作,并在中俄两国元首的推动下,“俄罗斯年”和“中国年”活动相继于2006年和2007年成功举办。

      互办“语言年”是中俄为推动两国友好和人文交流而实施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国举办“俄语年”活动,中国境内有22个地区和26个城市举行了200多场活动,来自社会各界和大中院校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者达上亿人次。俄方在中国高校设立了5个俄语中心和4个“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3]同样,2010年俄罗斯的“汉语年”也成功举办了200余场活动,内容广泛而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国家展、俄中商务峰会和俄中投资论坛等。中国在俄罗斯设立了5所孔子学院,为俄罗斯提供了500个教师及学生的进修名额,出版了9种俄译本汉语新教材。此外,中俄两国汉语教学专家还合作编写出版了两套供俄罗斯大中小学生使用的国别性汉语教材。

      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之后,双方人文交流的领域不断扩大,频率大幅增加。2012年和2013年,中俄互办了“旅游年”,这是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之后,双方共同举办的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两国分别在媒体上推出百集电视专题片《你好,中国》和《你好,俄罗斯》,相关活动达200多项。近年来,两国间高速增长的游客数量也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情感。

      中俄媒体间的合作也为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凝聚了新的力量。自2000年签署互访交流协议以来,光明日报社和俄罗斯塔斯社通力合作,在推动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在2016年举办的“俄中媒体交流年”期间,塔斯社和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了“中俄互评最有影响的十部文学作品”活动。中俄两国总理出席了在圣彼得堡康斯坦丁宫举行的揭晓仪式。2018年至2019年间,光明日报社与塔斯社又共同主办“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活动。此外,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媒体也经常与俄当地媒体合作开展各种活动,全方位报道两国在各方面合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这些活动获得了两国民众的热烈响应,为新时代中俄两国人文交流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6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和俄罗斯中国友好协会共同主办的“2019中俄全球治理圆桌论坛”在莫斯科举行,论坛主题为“全球治理变革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来自中俄两国的各界嘉宾围绕主题,就新时代中俄关系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深入对话并达成共识。每年由俄罗斯政府举办的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和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中国均派出大规模的代表团参加。2019年的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更是将中国设为主宾国,进一步筑牢了两国交流合作的平台。

      中俄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可圈可点。自2004年中俄签署《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执行计划》以来,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互派留学生的规模和数量逐年扩大,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有近百个。[4]截至2020年,中国在俄罗斯设立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达23所,为双方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俄罗斯首次将中文作为外语科目纳入国家统一考试体系,这意味着中文成为继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后俄罗斯高考外语科目的第五种选考语言。2019年6月,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期间,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2020年和2021年举办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中俄两国首次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国家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创新年计划实施活动已超过1000项,充分体现了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组装灯笼迎中秋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师生组装灯笼迎中秋

      三、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及影响

      在中俄两国高度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在中俄政府层面合作关系的保驾护航下,双方人文交流与合作成果丰厚,不仅为中俄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带来持续的全方位效益,而且为国际社会做出了表率。

      首先,两国民众彼此的好感度稳步提升,大幅促进了民心相通。近年来,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态度更趋友好。据俄罗斯列瓦达中心统计数据,1995年至2019年,俄罗斯社会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积极变化。对中国有好感的人数比例从1995年的48%上升到2019年的72%左右。[5]2017年,俄罗斯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社会舆论”基金会在关于“俄罗斯和世界各国的双边关系中,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好”的调查中,62%的俄受访民众认为中俄两国关系最友好,这一数字比2015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在“俄最重要的伙伴是哪个国家”“与哪国开展合作对俄经济最重要”两个问题上选择中国的受访者比例同样最高,且已连续4年保持最高。[6]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带来的长期效益,是双方对彼此国家形象认知度的提升。2020年5月,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在线开展的“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显示,中国受访者对俄罗斯的非负面评价高达93.1%;俄受访者对中国的非负面评价达82.6%。[7]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对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抗疫行动“标签化”“污名化”进行评价的问题上,超过三分之二的俄罗斯受访者表达了对中国的支持态度。

      其次,两国经贸合作扎实推进,前景广阔。中俄人文交流多元拓展,使两国务实合作呈现出巨大韧性和内生动力。中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飞机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环保和跨境电商等领域开展着密切合作。俄方表示愿同中方进一步加强欧亚经济联盟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2011年至2021年,中国在俄外贸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连续11年稳居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据统计,2020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1077.7亿美元,连续三年突破千亿美元大关。[8]

      2021年,中俄双边务实合作,高开高走,逆风前行,展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前4个月双边贸易额已超过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全年有望创历史新高。[9]

      第三,为世界各国探索共享和平与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经验,对维护区域乃至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某些西方国家固守冷战思维,坚持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冲击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中俄人文交流与合作树立了大国之间文明对话、彼此尊重、共同发展的典范。两国都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国际多边框架内保持着密切战略协作,在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中,有力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全稳定,体现了大国责任和担当。

      加强中俄关系是历史的召唤,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面对世界大变局,双方将以落实两国元首共识为核心任务,以共同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为契机,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双方合作,为全球战略稳定打造中俄支柱。[10]据2021年7月发布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俄罗斯将在未来与中国继续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主流媒体《独立报》随即发表题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再次决定永远做兄弟》的评论文章。历史将证明,中俄携手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必将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EB/OL].(2014-5-1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5/19/c_12651542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EB/OL].(2016-6-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26/c_1119111908.htm.
      [3]袁贵仁:中俄语言年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创举[EB/OL].(2010-3-22).http://www.gov.cn/jrzg/2010-03/22/content_1562221.htm.
      [4]靳会新.加强人文交流 筑牢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础[N].光明日报,2020-11-15(08).
      [5]ОтношениеКСтранам.[EB/OL].(2020-10-23).https://www.levada.ru/indikatory/otnoshenie-k-stranam.
      [6]汪嘉波.俄民意调查显示:中俄关系最友好[N].光明日报,2017-07-29(09).
      [7] 2020年中俄社会民意调查报告:两国民众彼此认可中俄关系社会基础更加巩固[EB/OL].(2010-6-19).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0-06/19/c_1210667848.htm.
      [8]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EB/OL].(2021-1-28).http://www.mofcom.gov.cn/xwfbh/20210128.shtml.
      [9]王毅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EB/OL].(2021-6-4).https://www.fmprc.gov.cn/web/wjdt_674879/wjbxw_674885/t1881520.shtml.
      [10]王毅:中俄战略合作没有止境,没有禁区,没有上限[EB/OL].(2021-1-2).https://www.fmprc.gov.cn/web/wjdt_674879/wjbxw_674885/t1844069.shtml.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