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独行者眼中的俄罗斯 中俄近邻的文化交锋
  • 2018-12-26 10:17:21    字数:194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法治周末 作者:孙越
  •   我在很多场合提到过独行。

      独行,与人们习惯于穿行其间的轰轰烈烈的年代,习惯追随的热热闹闹的时尚形成反差。人生动与静自有悖论。我20多岁在兴安岭雪山当边防军,青春年少面对雄山高岭和长天万顷,最想逃离寂静与孤独,渴望汇入闹市的潮水寻求摩肩接踵的喧闹。后来发现,人声鼎沸之地,远非泰若安然之所,灯红酒绿之所,更难有人性的高洁。

      此后,我于1991年独自去了苏俄。我开始坚信独行,因为独而静,因为静可思。

      独行者眼中的俄罗斯

      我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旅行者,独自穿行于中俄四百余年来的历史烟海;我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书写者,力争不再重复那些撰写中俄故事的陈词滥调,期望我在字里行间闪烁思想火花,更期望对一向讳莫如深的邻国之见有所创新。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我写俄国人的个性,不从书本到文字,而是尽量从体验到总结,从生活的真实故事入手,尽量给读者展现画面感。我写的散文《我认识的俄罗斯人》《俄罗斯男女关系》和《俄罗斯美女交往秘籍》都是我的亲历。我以在莫斯科近20年侨居体验为据,为了让俄罗斯人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奉行“唇齿相交,鼻息相闻”之道写作。我深知,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回答“俄罗斯人是谁”“俄罗斯是什么国家”等问题,自古不易。我们祖先为此犯了大难,也出过大错,以至于“致学者讹以承讹,谬以袭谬”,害得今人仍对俄国知之甚少。我想,再不深入研究,就是俄学界的失职。

      不少同仁问我,苏联解体,俄罗斯作家近况如何?他们的价值观伴随国家转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教堂里的索尔仁尼琴》《布兹尼克的诗》和《苏联解体:作家未做好道德准备》便是最好的回答。

      2004年,我当选俄罗斯国际笔会会员,见到索尔仁尼琴、沃兹涅先斯基、阿克肖诺夫、布兹尼克等文坛名家。我想,他们对苏联和俄罗斯文学的思考足以震撼我们的灵魂,他们说的每句话都掷地有声,敲击着我们的心。《苏俄随想曲》是一篇答疑式随笔,在价值体系彻底颠覆的今天,回首苏联,大有两个世界两重天之感,到底活在哪个世界更有幸福感,其实这不仅是中俄两国人民的思索,也是对整个世界的追问。

      知识界将1992年之后的俄罗斯称为“后苏联时代”不无道理。我写的《俄罗斯体育江湖》及其他篇章,主要涉及这个时期。历史从无光明面和阴暗面之分。浩瀚岁月,人在其间,历史所呈现的都是人类的所作所为。而人类的行为,则取决于价值观和信仰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心灵确实有灿烂和晦暝之别。

      中俄近邻的文化交锋

      说起苏联往事,我从文化的角度谈过苏联的节日、图书、电影和苏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历程,触及了中国知识分子纠缠数十年的心结。苏联时代,节日之盛大堪比狂欢,它带给人民的回忆覆盖了一切,苏联的节日,是宏观的幸福感和浩浩荡荡与震耳欲聋的欢笑,而图书与电影,更与个人心灵体验的民族记忆。

      苏联虽已消失,但是记忆长存——它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任凭节日、图书和电影花样翻新,却根本无法覆盖对它的记忆。人们呼唤记忆,寻找记忆和完善记忆,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于是,我一口气写下了《远去的节日》《苏联口香糖的命运》《压抑的跆拳道》《金卢布之梦》《列宁体育场踩踏案》和《切尔诺贝利之灾》等篇章。这些回忆并不轻松,就像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阳光灿烂,但它的真实性却如智者的箴言一般不容置疑,正如俄罗斯人所说,苏联是他们不容违背良心而忘却的一段集体记忆。

      中俄之交,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于是有了《中国国书》箴言般的故事。中俄文化均有历史,又都极具个性,关键是都具有极易同化和难以兼容的特点,所以,当两国文化相遇时,各种情形便呈现出来,首先是冲突。所以,我写了《细说雅克萨》这个领土争端的故事,实则想说明的是文明背后的冲突与对抗。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内幕》和《中苏反特电影博弈录》等故事都是近代中苏两国之间的纠葛,若我们将其放在国际大文化冲突的背景下去考察,或许会悟出一些中俄两国相知和相处之道。

      这些年,我穿行于俄罗斯的平原与森林、高山与河流,栖身于教堂、修道院和古城堡之间,就着黑面包和酸黄瓜,历尽坎坷、艰辛甚至屈辱,吞下数不清的思念与乡愁,在他国异乡体悟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关系。我在独行的路上,写下了《走在库尔什沙地上》《楚德湖》《索命谷断魂记》《通古斯鬼坟》《鬼穴丘陵醉树林》等貌似游记的文字,但实际上,这些文字的本意不是所谓的哲学思考,而是一个信仰再塑的过程。

      我觉得,惟有感悟生,方知何为死,惟有悟生死,方知生命不朽。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