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远东中国商人面临转型挑战:小商贩难以为继 低端市场萧条
  • 2016-8-3 10:31:46    字数:1797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扫描录入自环球时报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和西方国家制裁等因素影响,俄罗斯经济遭遇衰退。俄罗斯为振兴经济、促进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举措。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作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俄远东最大港口,成为中国对俄投资的一大热门城市,许多中国商人借助这个城市打通俄罗斯贸易。在新经济形势下,符拉迪沃斯托克有什么商机?中国商人面临什么挑战?记者近期走访这座海滨城市,了解一些中国人在此经商的经历和感受。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小商贩难以为继

        十几年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多都是从事中低端产品贸易的小商贩。当地规模最大的贸易市场名为体育市场,因为华商较为集中也被当地人称作“中国市场”。不少中国人在此经营服装或日用品,价格便宜的优势吸引了俄罗斯百姓。但是近年卢布贬值,俄经济受到一定冲击,现在体育市场已经十分萧条,不少华商关门撤市。

        “很多商贩觉得等俄罗斯人有钱了,生意就会再好起来。事实上并非如此。”远东华人商会副会长刘凤星认为,除了俄经济不景气,体育市场仍然是大棚式的场地,给消费者提供的购物环境不佳,这也是生意凋敝的重要原因。现在俄罗斯不少城市已经都有了大超市,相比于体育市场价格也不贵。另外由于当地法规越来越严格,过去利用“灰色清关”获得的价值优势也难以为继。

        刘凤星会长建议,随着俄罗斯人的消费水准上升,中国商贩一方面要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要改善购物环境,利用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多种手段,使营销方式多样化、便利化。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许多产业仍未饱和

        除了众多华商以外,也有不少中资大企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当地投资,或与俄资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如中国港湾集团就承建了这里的滨海边疆区娱乐度假城项目,中国银行也早已进入当地市场,其滨海分行正积极为中俄两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传统的产品贸易和企业投资,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经商者提供新的市场空间。2015年符拉迪沃斯托克跃升俄第三大旅游城市。地理邻近以及远东海滨城市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中国游客。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华人企业家协会主席陈刚十几年前从哈尔滨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闯荡,2006年他开始从事建筑行业,2010年又成立远东国际旅游公司。他和自己的俄罗斯合伙人开设的公司与当地20多家宾馆有业务合作,还开设了自己的特色餐厅。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陈刚十分看好在俄罗斯的投资前景,“未来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将破6亿人次,而来海参崴的中国游客去年一年就增长了82%,我们相信这一块发展潜力还很大。”他介绍说,俄罗斯有很多行业还处于成长期,比中国落后很多,市场远未饱和,比如餐饮、酒吧、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等。“这边连正宗地道的中餐馆都没有,所以只要有想法,机会有很多。不过,投资回报肯定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不能急于一时。”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对俄罗斯人的误解

        在当地做水产品出口的远东华人商会秘书长黄菁表示,“有些中国人误以为俄罗新人都很懒,爱耍滑头,其实从我在俄生活20年的经验来看并不是这样。我们公司大多数员工都是俄罗斯人,他们工作非常认真朴实。”她补充说,“或许他们有时会表现出一些所谓的大民族主义,但那更多是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也并非针对中国。”黄菁和几位中国企业家认为,当地民众普遍待人诚实,说他们不守信用,很多时候是一种误解。首发子站:中俄资讯网。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