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华人华商  >  正文

    字体大小:    

  • 打入俄罗斯世界杯的中国品牌 赞助商创届之最(图文)
  • 2018-6-11 13:06:36    字数:1856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    
  •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万达成为国际足联顶级赞助商,王健林出席签约仪式。

        中俄资讯网综合报道:俄罗斯世界杯本周四开幕,虽然中国足球队未能进入世界杯,但是绿茵场内外,还有一支由中国品牌组成的军团,包括万达、海信、蒙牛、vivo在内的7家中国企业成为本届俄罗斯世界杯的赞助商,数量达到历届之最。随着比赛日的临近,俄罗斯的各大赛场周围还将浮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业元素。

        中俄资讯网援引俄罗斯《导报》报道称,据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调查显示,来自中国的品牌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投入达8.35亿美元,占中国广告市场的1%。2018年世界杯期间的广告费用总计24亿美元。中国品牌的广告投入占近40%,超过所有其他国家。而俄罗斯在世界杯期间的广告支出费用为6400万美元,只占2.1%。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网上列出的15家赞助商及合作伙伴中,共有5家是中国企业在列。

        据悉,此次世界杯的赞助商分为三个等级。万达同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企业享有国际足联全球合作伙伴身份,海信、蒙牛、vivo则成为2018年世界杯赞助商,可以在联合会杯和世界杯比赛期间进行品牌宣传。雅迪电动车、指点艺境VR科技公司和帝牌则是亚洲区域赞助商。

        一名来自中国的世界杯志愿者表示,他所在的卢日尼基体育场新闻发布中心的背景屏幕上就是海信的标志,能看到有中方人员进行技术调试。在卢日尼基和斯巴达克体育场,也经常可以看到万达、蒙牛、vivo的广告牌和展示企业形象的互动展台。行走在莫斯科街头,可以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华为标志。比赛期间,华为将与俄罗斯网络提供商MegaFon合作建立5G试验网络,为现场提供提供网络保障。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vivo赞助2018年世界杯

        有业内专家10日表示,今年世界杯中国赞助商数量达历届之最的原因是,2014年以后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比如放开赛事转播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宣传等,这些都是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主要原因。赞助世界杯也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相吻合。而且现在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受众比传统电视转播更广,观众更多。所以品牌赞助世界杯这种热门IP非常有动力。

        2002年,国际足联推出新的赞助商体系,让国际足联在随后几届世界杯的赞助收入猛增。2006年世界杯获得赞助收入5.6亿美元,2010年世界杯赞助收入猛增至10.97亿美元,而上一届世界杯的赞助收入则达到15.8亿美元。据了解,目前世界杯赞助商体系分为三级:第一级别为全球合作伙伴,金额1.2亿美元起,赞助商可享受国际足联旗下所有赛事的全部广告权与营销权,使用国际足联标识8年;第二级别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金额6800万美元起,享有与本届世界杯直接相关的赞助商权益,使用国际足联标识4年;第三级为世界杯区域赞助商,金额2125万美元起。

        据统计,品牌知名度每提高1%,就要花费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而借助体育赛事,同样的花费可以将知名度提高10%。因此赞助世界杯对于渴望进一步提高全球知名度的企业来说是一笔划算的生意。英国某球队品牌经理表示,“万达本身就投资体育,这样的赞助商投资世界杯考虑的更多是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像vivo和蒙牛这些企业本身和体育联系不是很密切,但是跟世界杯绑在一起对提高曝光度和打造品牌的正面形象有推动作用。

        对世界杯热情高涨的除了中国品牌还有中国球迷。世界杯的收入一大部分来源于球票,而据俄媒报道,已有接近4万中国公民提交获取世界杯“球迷护照”的申请,中国与美国、墨西哥一起成为申请球迷护照人数最多的国家。世界杯票务代理商MatchHospitality发布消息现实,购买2018俄罗斯世界杯VIP套餐的中国球迷人数也排在前列。

        打入世界杯的不只有中国品牌,来自中国的小龙虾准备和酸奶、冰淇淋等中企赞助商的食品一起征服国外球迷的胃。据报道,中国湖北10万只小龙虾日前搭载中欧班列前往俄罗斯,将在比赛期间丰富当地餐桌以迎接世界各地的球迷。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