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沙俄为寻象牙远征东方 狂热扩张改写历俄国史?
  • 2018-1-5 12:03:37    字数:1972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参考消息 作者:候涛
  • 19世纪沙俄探险家在西伯利亚发掘的猛犸残骸

        从2017年最后一天起,中国全面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从欧洲到亚洲都曾掀起过象牙贸易的热潮,导致象群数量大幅减少。但鲜为人知的是,珍贵的象牙刺激了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是沙皇俄国成为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的原动力之一。

        1598年,俄国沙皇费奥多尔一世去世,这位沙皇没有子嗣,随着他的驾崩,留里克王朝就此终结,不久,俄国出现长时间的混乱和动荡局面。在国内混乱的背景下,俄国当政者们已无暇顾及遥远的西伯利亚,向东扩张的“东向运动”陷入停顿。如果按照这样的历史轨迹发展下去,俄国的东部疆土也许会止步于维尔霍图里耶(现今俄罗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北部城市,位于乌拉尔山脉中部)。

        然而就在此时,哥萨克人听说西伯利亚腹地有着珍贵的“象牙”和皮毛。对于当时的欧洲贵族而言,象牙雕刻而成的各种手杖、扇子、装饰品等无一不是身份的重要象征,在远离大象产地的俄国,象牙制品的渴求尤其旺盛。

        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哥萨克人组成远征队,一批批前往西伯利亚腹地寻找象牙以及其他各种珍贵动物和宝藏。1607年,哥萨克探险者和商人在叶尼塞河北段边率先建立起图鲁克汉斯克定居点(位于现今西伯利亚中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他们很快发现,传说中的西伯利亚“象牙”个头远比普通象牙大得多——这些都是埋藏在西伯利亚冻土层中的巨型猛犸象牙。1611年,来自西伯利亚的首根猛犸象牙抵达伦敦时,曾在贵族圈中引起轰动。渐渐地,猛犸象牙成为西欧权贵的优质收藏品,贵族们将它视为挡邪避灾的宝物。在北极沿海地区,这些寻宝猎人还发现了另一种“象牙”——海象牙。它和象牙一样属于名贵材质,早在古波斯,海象牙就被用来制造剑柄,斯堪的纳维亚人用它制作棋子或珠宝盒。

        为获取更多财富,1620年,德米特·皮安达带着一群猎人从图鲁克汉斯克定居点出发,在接下来3年内穿越7970公里,这支猎人队伍在寻找海象牙、猛犸象牙、皮毛、金银矿藏的过程中,抵达安加拉河和雅库特(今天的萨哈共和国)等地。逐渐从国内动乱中恢复过来的沙皇俄国对哥萨克人的这些活动持支持态度:一来大量皮毛和象牙等可赚取可观的外汇增加国库收入,二来也可以趁机扩大疆土。1627年,沙皇政府任命哥萨克探险家彼得·比克托夫为叶尼塞河总督,让他对原住民征税以显示俄国对该地区的主权。受象牙等财富的吸引,哥萨克冒险家们再也无法停住脚步,他们发现鄂霍次克海后,听说邻近的黑龙江流域资源丰富,于是决定前往那里“寻宝”。17世纪40年代中期,哥萨克人渗透到黑龙江流域,幸亏新兴的中国清王朝派兵还击,才遏制住这些哥萨克人的南下“寻宝”行动。

        在南线受阻后,哥萨克人将目标转向北线,对北冰洋沿岸群岛的远征与海象牙和猛犸象牙有着直接关联。18世纪初,哥萨克商人雅科夫·佩姆雅科夫和默克耶·瓦金带领的一支哥萨克队伍发现新西伯利亚群岛。19世纪前往新西伯利亚群岛探险的俄国北极探险家爱德华·冯·托尔记述称,新西伯利亚群岛拥有大量远古巨象象牙,“在如此美妙的保存状态下,再也找不到这么好、这么纯正的(猛犸象)长牙了!”大量的猛犸象牙、骨头乃至骨骼以及犀牛、麝香牛和其他巨型动物的遗骸被永久冻土很好地保存着。新西伯利亚群岛的自然宝库无疑再度激起俄国人的扩张热情,冒险家和商人相继前往这个群岛“淘宝”。1821年,一名收藏家前往新西伯利亚群岛探险,返程时带回8165公斤象牙。在这种狂热中,渺无人迹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自然落入沙俄囊中,成为沙俄领土。

        随着近代文明的发展,到19世纪初,猛犸象牙不仅在俄国内部流通,还远销海外。根据统计,自从哥萨克人征服西伯利亚之后的250年内,估计有4.675万头猛犸象残骸被发掘出来,西伯利亚的猛犸象牙产业发展迅速,很多人把发掘猛犸象当做发家致富的捷径。此外,沙俄从西伯利亚获得大量皮毛,在17世纪,皮毛出口占沙俄外汇收入1/3,以1680年为例,北亚上缴沙皇国库的皮毛价值占年度预算12%。正是对珍贵皮毛、象牙和动物油(海豹油、鲸油)等的疯狂追求,促使俄国人发展和合并北亚,现代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俄罗斯及其疆界由此奠定。可以说,如果当年没有象牙和皮毛在内的各种财富吸引,哥萨克人就不会有开拓寒冷和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腹地的野心,俄国历史可能将完全不同。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 候涛 摘自参考消息报 标题为编辑所拟。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