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全景俄罗斯  >  正文

    字体大小:    

  • 从苏联解体说起——俄罗斯遭新一轮外交驱逐战及对中国的启示
  • 2021-4-20 17:38:12    字数:1693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环球时报》
  •     美国拉拢欧洲盟友发动了对俄罗斯新一轮的外交驱逐战和舆论打压,除了乌克兰东部局势,俄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在狱中绝食被传“生命垂危”也成为美国和盟友对俄施压的最新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个多月里,捷克、波兰、乌克兰、保加利亚等也加入到驱逐俄外交官的行列中,理由大多都是那些俄外交官“从事了与他们身份不符的活动”,这是个高度弹性的驱逐理由。那些国家都曾是“华约”成员或苏联的一部分,现在他们经常站到响应美国号召对抗俄罗斯的一线。

    资料图:事实上苏联时期,美苏之间因“谍战”互相驱逐外交官的情形并不少见。

        中东欧国家倒向美国并“反俄”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们作为旁观者很难评论。让人感慨的是,苏联当年解体的直接原因不是来自美国的胁迫,而是内部斗争的激化,俄罗斯联邦当时是解体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用独联体取代苏联的最早协议是由俄乌白三个加盟共和国签署的。摧毁苏联的那一批俄罗斯领导人完全没想到俄后来的境遇会是这样。

        苏联解体带来了全球性地缘政治变化,对它的价值判断注定会因国家不同和时代的变迁不一而足。但俄罗斯是那场解体的最大输家,这个结论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

        很多俄罗斯人曾经相信,共产党下台了,苏联也解体了,美国和西方会拥抱俄罗斯,接纳并尊重主动结束冷战的他们。然而现实很骨感,莫斯科没有换来任何感谢或者善待,从苏联解体的那一刻起,美国实际狂妄地把俄罗斯当成了冷战的“战败国”对待,对它极尽打压之能事,予取予求。这一切导致了俄后来的奋起反制。

        苏联解体是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灾难,俄作为当年苏联的主导力量,如果支持国家以改革方式解决当时的难题,所能付出的最大代价也与它之后30年所付出的地缘政治代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莫斯科有着广阔的势力范围和强大控制力,以至于能与华盛顿分庭抗礼。但它拱手让出了那些地缘政治资源。

        美对俄罗斯的恶劣态度让人看到了大国竞争的残酷,也让人看清了美国的地缘政治手腕。美国把它与苏联的冷战描述成意识形态对抗,隐藏了它要独霸世界的目的。很多人、包括很多俄罗斯人当时相信了这一点,以为政治上的改弦更张能够根本扭转他们同美国的关系,俄罗斯可以从此融入西方,成为有尊严的八国集团成员。

        然而俄罗斯太庞大了,它仍保持着与美并驾齐驱的核武库,横跨欧亚,并主张多极化,不可能成为一个对华盛顿俯首帖耳的西方新成员。美国“乘胜追击”,推动北约东扩,以最快速度蚕食、挤压俄战略空间,彻底抛弃了它关于在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后不再吸收前华约国家和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进入北约的口头承诺。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美国极不可信,它的大国竞争方式充分调动了本国和西方的意识形态资源,很善于搞价值观渗透,有很强欺骗性。从苏联解体至今,世界上又发生了其他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政权被颠覆国家的命运大多是悲剧性的,美国无心也无力对那些国家提供实质性援助。

        中国作为美国新锁定的“战略竞争对手”,我们的幸运之处是看遍了这30年世界上的“颜色革命”,相当于政治上打了疫苗,而且打了加强针。中国人一定要守护好新中国建立起来的实力成果,对美国又一次叫嚷美中战略博弈是“民主与专制的竞争”、玩弄蒙骗世界那一套保持长期清醒。

        中国必须不断壮大实力,削弱美国“从实力和优势地位”对中国施压的能力,我们只能做美国因为压不垮而不得不与之共处的朋友,决不能幻想通过自我改变而被美国拥抱。中国太大了,我们不能试图摆脱因大而生的天然负重,既大之则安之,活出大的勇气和优势。(摘自环球时报 标题为编辑所拟。)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