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俄罗斯专家:强本币是“去美元化”前提 人民币国际化仍有距离
  • 2018-10-30 11:18:46    字数:1856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全俄对外贸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佐京在谈到美国正在滥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时认为,目前还没有出现替代选择。不过,任何特权都意味着责任。如果忽视责任,早晚会失去特权。

        强本币是“去美元化”前提

        在俄罗斯,“去美元化”一词常常被理解为某种报复。事实上,这个概念要宽泛得多。任何国家的去美元化或去欧元化都可能意味着几个必然相互关联的现象。比如,国内交易转向本国货币。接下来是个人和企业的外汇存款。据央行统计,2010年俄罗斯个人存款中的外汇占30%左右(其中约三分之二为美元),现在下降到22%。

        存款的去美元化是件好事,前提是要通过对本币信心增强和汇率相对稳定来实现。如果对本币没有信心,一旦本币急剧贬值,可能对经济稳定性造成影响。这是危险的,因为信贷机构的资产主要以本币计算,而负债以美元计算。如果美元对本币大幅升值,银行就可能破产。  去美元化的另一问题是黄金外汇储备的结构。黄金外汇储备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是可靠性,第二是流动性。像美国国债这样的传统工具不构成选项。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以欧元或日元计价的工具可以用来配置储备,这是常规做法。但很多欧元工具的潜在问题更甚于美元工具,因为欧元的基础不如美元稳定。  黄金外汇储备的第二个重要标准是流动性。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数额巨大,能在不严重打压价格的情况下大量卖出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只有在流动性和深度很好的市场才可能实现。

        人民币国际化还有距离

        人民币有可能成为这样的大池子,或者哪怕是其中的一个湾(鉴于其经济体量),但这也存在问题。人民币目前还不是世界货币,甚至不是欧元、英镑或日元那样的二流世界货币。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每月发布人民币跟踪特别报告(RMB Tracker)来跟踪其国际化进程。2018年9月的跟踪报告显示,8月人民币在国际和国内外汇易中所占的比例为2.12%——仍然是全世界第五大交易货币。

        美元以39.69%的份额排在第一位。尽管美国的霸权正在消失,但速度非常缓慢以至于总体上看不出来。欧元以34.13%的份额排在第二位。英镑、日元排名第三、四位(份额分别是6.88%和3.43%)。

        人民币在全球黄金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全球价值11.5万亿美元的储备中,美元差不多占半数,欧元占比不到20%。人民币占比还不到2%。美国在这方面的统治地位没有受到什么威胁。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美国终将失去“过度特权”

        人民币没有成为世界货币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中国还未对外国投资者完全开放本国金融市场。第二,中国经济积累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债务。绝大多数金融学家预计人民币在未来几年内会贬值。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去美元化的前景并不存在也不会出现呢?并不尽然。美国也有自己的弱点。

        首先是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盟友和敌人盛气凌人的政策。包括各种美元业务在内的任何交易都可以成为美国的制裁对象。其次,特朗普开始用财政宽松(即税务改革)来刺激本已节节攀升的经济。而且美国还有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

        简而言之,美国仍在利用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向全世界借钱。现在,全世界仍在购买美国国债。

        亚历山大·佐京推测称,美国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衰退。尽管美国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把预算赤字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至5%,但一旦衰退袭来,赤字将上升到GDP的10%至12%。  这种情况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我们不知道中国将如何应对未来的危机。世界第二大货币——欧元最终会发生什么也还不清楚。尽管如此,任伺被滥用的“过度特权”早晚将不复存在。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