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人民币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手段日益广泛——中俄资讯网财经评论
  • 2020-6-27 18:21:06    字数:1718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作者何伟文,系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土耳其近来宣布用人民币支付从我国进口商品费用,是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它不只反映出新式国家在疫情引发美元流动性缺少和支付危机情况下,谋求新解决方法的动向,一起反映出人民币对安稳国际金融环境能够发挥的效果和潜力。

        土耳其舍美元而取人民币,直接原因是里拉近两年来在美国制裁下急剧贬值,外汇储藏挨近枯竭。土经济受疫情冲击全面滑坡,5月7日,里拉跌至7.23的新低。土耳其外债高企,大部分是美元债款,还本付息压力极大。

        在这种形势下,土耳其从我国进口商品直接用人民币结算,能够避开美元危险。由于动用的人民币归于2019年中土钱银交换协议项下的额度,不动用外汇储藏,因而防止外储进一步削减。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各国有用汇率指数显示,以2010年平均数为100.0,2020年5月人民币名义有用汇率指数为116.6,与2017年年均116.3简直不变。同期美元该指数则从119.7升至130.0,增值8.6%。同期人民币实践有用汇率指数从121.0升至123.5;美元从114.9升至123.3。人民币安稳性好于美元,运用人民币支付进口,新式及开展中经济体外汇担负和危险更小。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人民币正日益广泛地作为国际贸易支付和结算手法。2015年起俄罗斯对华出口石油,宝钢从澳大利亚力拓、巴西淡水河谷进口铁矿砂,中方均运用人民币支付。但一切这些都是用于外方出口,中方进口;土耳其这次则是中方出口,外方进口,为人民币新增了一种运用途径。本年4月,俄罗斯提出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应在国际贸易中增加本币结算,而中俄伊土四国是要害。

        其他国家运用人民币用于贸易支付和结算,主要是以与我国达成的钱银交换协议为根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同39个国家签署了钱银交换协议,按国家数来算,是国际第一大钱银交换圈。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将人民币归入其官方外汇储藏。由于人民币已归入国际钱银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能够预期,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藏中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人民币国际化也将面对新机会。

        人民币作为支付手法和结算工具,不只用于国际贸易,还可用于国际出资。摩根大通从本年2月20日起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国债归入其出资产品,其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郭利博估计未来一年可给摩根大通带来2亿至3亿美元资金流入。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无疑将为疫情后受经济衰退和流动性危险困扰的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必定的安稳性,必定程度上为遭遇对外支付困难的新式及开展中经济体解燃眉之急。因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咱们正面对历史性机会。

        一起应看到,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藏手法中所占份额仍十分低。据IMF统计,2020年4月份,一切国际支付手法中,美元比重为43.37%,欧元为31.46%,英镑和日元分别为6.57%和3.79%,人民币为1.66%。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在各国官方外汇储藏总额中,美元比重为60.9%,欧元为20.5%,日元为5.7%,英镑为4.6%,人民币为2.0%。要超过英镑或日元,成为第三大支付或储藏钱银,人民币比重至少要提高两倍,这需求支付极大努力。

        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加速金融变革开放,采用前沿金融技能。尽管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变革和资本项下可兑换仍需求加速和深化。一起,需积极探索开展数字钱银,拓展人民币国际化新途径。在此过程中,需始终坚持国际贸易和出资的多边合作,一起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安稳。这样,咱们不只能够拓荒人民币国际化新机会,而且将为疫情后国际经济的复苏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安稳做出贡献。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