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经贸聚焦  >  正文

    字体大小:    

  • 借助“经济安全气囊” 俄罗斯经济V型反转!
  • 2010-12-14    字数:3350    中国经济时报    
  •   借助“经济安全气囊”,俄罗斯中央银行一直有效控制着卢布汇率,联邦政府可以从容实行反危机措施,而且做到了在赤字预算条件下优先保障民生。

      金融危机的阴影正在从俄罗斯上空消散。1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第三次国情咨文表示,俄罗斯经济已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成功复苏。而就在两天后,俄罗斯以高达38亿美元预算优势获得2018年世界杯主办权,这一消息更是显示出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经济底气十足。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年,俄罗斯GDP下滑7.9%,创下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跌幅。但一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经济已显出逐月逐季的连续增长态势。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除去季节性因素,2010年10月份俄经济环比增长0.9%,,今年前10个月,俄经济同比增长3.7%。

      从2009年的奄奄一息,到如今的生龙活虎,俄罗斯经济实现了一个漂亮的V型反转。那么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俄罗斯究竟运用了何种手段,才打赢了这场“翻身仗”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法学博士李福川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中详解了俄罗斯经济复苏的秘密以及未来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方向。

      “经济安全气囊”

      力保俄罗斯抵御危机

      中国经济时报: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经济全年各季度均为负增长,全年GDP跌幅达到7.9%,成为10年来俄罗斯经济“谷底”。请您分析一下俄罗斯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主要原因。

      李福川: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致命缺陷。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过度依赖原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俄罗斯乌拉尔牌原油出口价格曲线看出,GDP增长与原油出口价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如2008年12月原油出口价格降到了30美元,GDP也降到了谷底。随后随着原油出口价格上升,GDP也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能源、资源价格的下跌直接将俄罗斯经济拖入谷底,外资出逃,银行流动性大量减少,对俄罗斯金融系统的稳定形成了很大威胁。虽然这暴露了俄罗斯金融体制的脆弱,但问题的关键还是俄罗斯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经济时报:那么现在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状况如何?

      李福川:实际上,2010年俄罗斯经济实现了V型反转。首先,2010年以来,俄罗斯GDP保持连续3个季度的增长。1季度GDP增长3.1%,1—6月份增长4.2%,1—10月增长3.7%,其中10月份增长3.9%。从俄罗斯国内外主要条件看,2010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可能接近4%。11月30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情咨文中也做了相同预测。

      其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开始增加。2010年1—10月外汇储备增加472亿美元,11月1日外汇储备总额达到4637亿美元。

      第三,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有好转,实际赤字较预算计划大幅减少,如1—10月份预算赤字为GDP的2.1%,而预算计划是全年5.3%。

      中国经济时报:俄罗斯经济遭受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但为什么俄罗斯能够在危机后的第二年就能实现经济的V型反转?

      李福川: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在过去连续9年的经济增长中,建立起了“经济安全气囊”,才使俄罗斯没有发生类似1998年金融危机时的“经济崩溃”现象,并于2010年成功实现V型反转。

      “经济安全气囊”是指能够抵御经济危机的手段。对于俄罗斯来说,具体是指,1.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国家主权基金。2008年9月储备基金1426亿美元,国家福利基金319亿美元,合计1745亿美元。靠着国家主权基金,联邦政府能够补充联邦预算的不足(2008年9月1日至今共使用储备基金908亿美元,其中2010年1—10月使用187亿美元),并维持主权债券和国企外债的信用;2.积累了足够数量的外汇储备。2008年9月外汇储备5691亿美元。这使俄罗斯在资本项目完全放开的条件下,有能力偿付到期外债和应对资本集中抽逃造成的金融危机;3.联邦预算连年盈余,联邦政府能以积累的财政资源补充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和向金融系统提供流动性,从而得以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4.国家资本不断扩张,政府对市场经济具有了有效调控手段和能力;5.健全和完善了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尽管也存在大量失业现象,但经济危机没有演变成社会危机,这使得政府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有更多回旋余地。

      借助这些“安全气囊”,俄罗斯中央银行一直有效控制着卢布汇率,联邦政府可以从容实行反危机措施,而且做到了在赤字预算条件下优先保障民生。2009年—2010年俄罗斯金融体系和社会领域的稳定,并在危机发生后第二年经济实现V型反转,与1998年相比,这是俄罗斯不小的成就。

      此外,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实行刺激经济政策,以及由于美元贬值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升。2010年1—10月俄产乌拉尔牌原油均价76.4美元,而上年同期为58.3美元。在良好外部市场条件下,促进了俄罗斯原油开采和出口(今年开采量可望达到5亿吨),大幅增加出口收入。

      “金融—能源”

      模式助推中俄经贸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中俄经贸合作经历金融危机时期的低谷后,现正逐步恢复正常,预计今年年底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请您分析一下,未来中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方向。

      李福川:未来,中俄经贸合作规模扩大是必然的。随着中俄全面能源合作的展开,在原油、天然气、煤炭、核电、电力等方面,两国投资和贸易的规模都会全面扩大。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俄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还将是能源、资源行业。这是两国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因为目前俄罗斯的主要优势就是能源、资源,中国的优势则是市场和资金。两国优势相结合,对中俄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俄能源合作形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即“金融—能源”合作模式。现在这个模式还在推广和放大当中。“金融—能源”合作模式是指2008年10月中俄两国共同达成的中方提供250亿美元贷款,而俄方以管道出口原油偿付的合作协议内容。这一模式最有效地结合了两国经济、政治和地缘优势,为两国新的经济合作发挥着助推作用。梅德韦杰夫总统访华期间签署的包括煤炭合作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合作文件中,就应用了这一模式。预计这一模式也将有助于两国能源公司在2011年就向中国出口管道天然气的合作项目达成全面协议。

      同时,“金融—能源”合作模式所体现的互信、互补和互利精神,可在其他领域发扬光大。这些领域可以是投资、金融、科技和地方合作。在广义的“金融—能源”合作模式中实现金融资本资源化和资源资本金融化,最大限度发挥中俄经济互补优势,两国经济合作将会是全面和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中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于能源资源行业,并且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之间。为深入中俄经贸合作,您认为应如何推动两国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李福川:政府应为中小企业搭建一个平台,把两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信用转变为商业信用。

      俄罗斯市场是离中国最近的市场,可仍是很陌生的市场,如果没有国有商业银行为企业特别是中型企业对俄贸易和投资提供商业担保,两国企业之间要建立足够的商业信用,这个过程会很长。有必要建立一种信用转换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中俄将实行双边贸易本币结算,您认为这将对中俄经贸合作起到什么作用?

      李福川:中俄货币合作表明两国经贸合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这可以避免未来美元结算给双方贸易企业带来的汇率风险。此外,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积极的和重要的尝试。

      中俄实现完全本币结算路还很长,近期对两国贸易及对国际贸易结算体系影响有限。中俄贸易规模还不够大,即使全部用本币结算也不过相当于500多亿美元。此外中国资本项目下的外汇还不能完全可兑换,这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制约作用是很明显的。需要走一步,看一步。既需要积累经验,也需要防范对人民币本身的风险。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热点资讯榜

    论坛热帖榜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俄资讯网所刊载的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必须以可链接形式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 © 2009 – 201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中俄资讯网.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94555-2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