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对俄贸易放下“锄头”研究“技术” 中俄软实力合作正逢其时
  • 2018-6-15 13:37:45    字数:1645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摘自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鸣霄
  •     作为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一环,中国一直试图寻找一条连接俄罗斯和亚太地区的经贸“快车道”。友邻俄罗斯,同样在积极拓展能黏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朋友圈”。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不谋而合。昨天,由省政府、中国社科院主办,省社科院承办的第五届中俄经济合作与“一带一盟”对接高层智库论坛上,中俄两国专家学者观点交锋,献智谋出良策,力促中俄对接共赢。

      【贸易结构调整  放下“锄头”研究“技术”】

      俄罗斯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昨天论坛上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842亿美元,中国连续7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17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达744亿元,占同期中俄贸易总额的13%。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对俄贸易中,黑龙江一直位居前列。当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步入战略升级阶段,黑龙江省正加快调整对俄贸易结构,由原来单一的能源、资源和农副产品贸易逐步向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拓展。”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说。

      论坛上许多专家将对俄贸易结构调整称为放下“锄头”、研究“技术”。事实上,对俄贸易可以研究的“知识”维度广阔,双方将积极深化交通、核电、化工、高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人才和经贸交流。

      自称为中俄经贸“老人”的中俄友协副主席、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利维尔斯托夫举了一个例子:俄罗斯是木材大国,伐木工艺本应领先世界,但却还是老机械老手艺,而中国的机器人15秒钟就能伐一个大圆木,甚至连树皮都扒得干干净净,“发展要学中国,我们急需中国的新技术支持”。

      【建电商“经济区”  破题邮包“肠梗阻”】

      去年一年,俄罗斯处理了超过1.474亿件国际邮包,其中90%来自中国。

      “中俄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在物流通道与网络在线支付方式上不断完善,双边跨境电商贸易正以每年50%的增速上涨。包括哈尔滨在内的我省三个城市,已被海关总署批准为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殷勇说。

      这么多包裹“飞”向俄罗斯,在俄境内受到的“待遇”却不太好。俄罗斯幅员辽阔、市场分散,物流投递时间长、效率低。同时,俄罗斯通关时间慢,大量包裹滞留海关。中俄跨境物流在俄境内的投递费用非常高,产品单次平均投递费用达60元人民币。这些,制约了中俄跨境电商发展。

      俄罗斯政府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昨天的论坛上,俄罗斯远东总统全权代表顾问捷敏科“话锋”直指电子商务。他说,在中俄边境地区,俄罗斯正在建设专门发展电子商务的“经济区”来破题俄境内邮包的“肠梗阻”。“希望建立中俄企业跨境电子商务规则,希望电子商务进一步促进两国贸易额提升,也希望未来两国边境地区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中俄企业能在这个平台上自由交易、展示自己的产品。”捷敏科连说了3个“希望”。

      【中俄“文化对话”  软实力合作正逢其时】

      历史上,从“一带一路”起点出发,中国与沿线国家有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交往。在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中,文化代代传承。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和国际问题首席专家刘爽提出,要将“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相串联,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带。

      对于文化合作领域,刘爽举例说,开展文博考古系统的产业合作,如建立遗址公园等;开展跨国民族文化生态考察,研究北方民族文化多样性;开展中俄侨民文化考察;开展界江考察、自然生态等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在中俄文化产业带中,要大力培育影视创作、动漫产业、民间艺术等,在扩大影响的同时,不断提高产业运营的经济效益。

      中俄资讯网注:本文摘自哈尔滨日报 作者:张鸣霄。标题为编辑所拟。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