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专家解读疫情打击下的俄罗斯石油工业:加强应对措施 调整内外政策
  • 2020-6-29 11:17:25    字数:1661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作者:马塞尔·萨利霍夫
  •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 马塞尔·萨利霍夫 系俄罗斯能源和金融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经济模式以进口替代、依赖自有金融资源、限制国家和企业债务增长为基础。2014年后,俄政府试图建立“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开始发展以俄为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增加黄金在央行储备中的比例。这一切应保护经济免受外部冲击,但该模式的内部引擎仍是初级商品部门。近一段时间该部门因全球经济复苏获得强劲发展动力。尽管进行了各种努力,但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对初级商品部门的依赖并未减少,致使企业和政府对新冠疫情导致的世界经济形势剧变措手不及。

        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了俄最大初级商品部门石油工业。无论个人出行,还是国家间商品流动,石油可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世界全球化程度越高,越需要石油。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偏离长期上升轨道。问题不在于当前价格崩溃,而在于需求的根本变化。如果消费者在取消防疫限制措施后也长期改变消费行为,公司选择更少依赖稳定性低的外国供应,市场复苏需要很长时间,那么石油需求数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根据欧佩克+协议承诺大幅削减石油产量,今年俄罗斯将减产9%-10%。配额按当前产量在各公司间按比例分配。该原则看似公平,但产量持续下降的公司相对获益,如卢克石油和苏尔古特油气公司。其成熟油田产量每年减少5%-8%,更容易以自然减产方式达到配额要求。投资大型新项目并积极增产的公司,如俄石油公司和俄气石油公司,将在一定程度上因增长吃亏。5月石油价格的飙升表明,新欧佩克+协议有助于稳定世界石油市场。由于俄罗斯特殊的税收政策,价格上涨的主要受益者是联邦预算而非石油企业。

    中俄资讯网资料图

        天然气工业同样受到疫情影响。2019年,欧洲天然气价格下跌40%-50%,主要原因是供应量增加,包括LNG产量过剩。

        今年头4个月,俄罗斯天然气产量减少8%,全年或萎缩7%-8%。由于需求减少、冬季温暖和储存过剩,管道气出口可能减少11%-12%。不排除2020年后销量和价格都恢复的可能,但或需要数年时间。在此背景下,“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及其配套基地建设和“北溪2”号管道将具有战略优先性。其他新项目将不得不被搁置。

        油气危机或迫使俄对内外政策进行大调整。疫情背景下,仅由几个部门决定的经济体十分脆弱和不稳定。俄罗斯近年来的地缘政治抱负很大程度上是以能源和主要能源出口国地位为基础。一旦世界石油需求减少,俄罗斯的作用将会下降。国家也将因石油价格下跌遭受巨大损失。据俄能源和金融研究所估计,如果乌拉尔原油年均价格为30美元/桶,俄罗斯今年的油气预算收入为517.8亿美元,而去年为1136.3亿美元,预算赤字可能占GDP的5%-7%。

        应对当前危机的经济措施要求额外预算开支。俄罗斯政府最初主要是提供间接扶持措施,如为受影响行业提供税收减免、国家担保等。后来才有了较为实质的对居民的直接支持。随着经济损失的规模日益清晰,政府将不得不扩大此类支出。这意味着俄政府当前工作重心将是解决国内经济问题,用于外交扩张的资源和精力将会减少。

        令人寄予厚望的是,俄罗斯、沙特和美国可能在新条件下组成石油生产大国“三驾马车”,并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超级调节机构。不过,对这种形式的能力和生命力不宜高估,因为其参与者之间仍存在高度不信任和客观上的利益分歧。沙特准备在竞争对手的价格上提供进一步折扣,维持其在关键出口市场的份额。美国实际上并未根据欧佩克+协议正式作出任何减产承诺,甚至正在考虑为本国石油行业提供国家支持的可能性。留给俄罗斯的回旋空间较小,不得不接受较小合作伙伴在此条件下的作用。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点击浏览今日全部新闻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