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经贸要闻  >  中俄贸易  >  正文

    字体大小:    

  • 中俄关系史=俄国商业扩张史?—浅谈早期中俄贸易
  • 2010-11-13 11:40:39    字数:#HOPE_ContentWords#    中俄资讯网    华章 潘小亮
  •   [摘 要]中俄关系史,实际就是俄国在远东的商业史和扩张史,也是中国政策对这种关系所发生影响的历史。俄国政府为追求绝对垄断权不断和私商竞争,同时,俄国和中国竞相影响近邻各种游牧民族。俄国的商业和中国的政治,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本文着重阐述分析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俄关系主要是两国贸易关系变化就中俄贸易的进程阶段,分为三个部分阐述,即两国边境地区间接、零星贸易;《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以及贸易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中俄贸易 中俄关系 边境贸易 俄罗斯 
      
      中俄关系,源远流长。谈到两国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两国的贸易。早在17世纪,中俄两国就已经建立了经常性的贸易联系。陆路贸易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就其进程而言,他经历了两国边境地区间接、零星贸易,到大规模的俄国国家商队定期赴北京贸易,到两国民间商人在恰克图互市三个发展阶段;就其性质而言,它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基础上的双边贸易。即《尼布楚条约》到《恰克图条约》。
      
      一、两国边境地区间接、零星贸易
      
      早在公元10世纪时,中国的丝绸、锦缎等物品,已经辗转传入俄罗斯。进入13世纪以后,中俄两国先后沦于蒙古大帝国,在东起黄海、西至多瑙河的广阔土地上,蒙古人设置一万余处驿站,建立了遍布帝国的陆上交通网络,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遂更加活跃。遗憾的是,由蒙古人打开的中俄贸易通道在蒙古帝国衰微以后,又很快堵塞了。
      进入17世纪以后,俄国内部商品经济开始发展,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与此同时也开始了对外扩张的进程。随着俄国向东方的扩张,中俄两国的空间距离不断缩短,一度沉寂的中俄贸易也重趋活跃。这一时期的中俄贸易,主要通过三种渠道展开:(1)中国内地和俄国之间以中亚商人为中介的间接贸易。(2)中国境内蒙古各部落与俄国之间的地区贸易。(3)俄国商队以通使为名赴北京贸易。
      此后,为东方财富所吸引,大批俄国探险者接踵来到黑龙江上。17世纪中叶以后,中俄两国在黑龙江上的军事冲突由此而频繁发生。然而,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之下,两国政府都不愿意以军事方式解决两国间的争端。从俄国方面来说,谋取对华商业利益始终是向东方扩张的原动力之一。彼得大帝曾经说过,俄国人在远东只有两种选择:“打仗或是贸易”。
      
      二、《尼布楚条约》
      
      1689年中俄两国终于就边界和通商等问题在尼布楚达成协议,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带给俄国人的最大收获是结束了以往借助于中亚商人的间接对华贸易,同时也改变了假托通使名义实现通商目的的状况,开辟了中俄之间直接的公开的贸易渠道。该约第5条规定:“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这样,在康熙下令开放东南沿海四处口岸对西方国家通商5年后,俄国人也正式获得在中国北方陆路通商。
      《尼布楚条约》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俄关系作了一次清理。明确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这为此后两国的正常交流奠定了基础。
      按照条约规定,中俄陆路贸易应在两国东部边境地区进行。可是,在条约签署后一个相当长时间里,这一地区除两国边民和巡边官兵以交换土产往来外,边境贸易始终没有取得大的进展。相比之下,俄国人对于前往北京贸易,兴趣要大得多。北京因而很快成为中俄贸易的中心。这一年,俄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超过了24万卢布,对华贸易额已相当于俄国对整个中亚地区的贸易额,超出了俄国经由普斯科夫、齐赫文和斯摩棱斯克对西方的贸易额。
      北京贸易给俄国皇室和商人带来了巨大利益,却使中国背上沉重的包袱。(1)俄国商队来华后,中国政府出于政治怀柔的考虑,给予种种优待,往返途中都派有官兵护送,并免费提供食宿和运输工具,抵京后置在专门设立的俄罗斯馆,同样免费供应食宿、仓栈等。时间一长,来人一多,政府方面渐渐感到不胜其扰。(2)由于俄国来华商品激增和品种相对单调,中国方面除北京以外的广大内地市场仍对俄国关闭,北京市场很快饱和,许多毛皮由于积存太久而生虫掉毛,损失难以数计。(3)照规定两国贸易应该采取物物交换方式,可是俄国商队为了将皮货早日脱手,往往违例赊给无名商贩,两国间的商事纷争和债务纠葛因而时有发生,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上国的体面,常常被迫动用国库代偿欠银,无形中增加了国家财政收支。(4)由于中俄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一些来华俄人无视中国法度逞强闹事,两国间的国法纠纷频频出现,使清政府也颇感头痛。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清政府于1717年10月在批准第10支俄国国家商队入境的同时,正式通知俄国方面,“用后数年勿再派遣俄商来京”。
      
      三、《恰克图条约》
      
      18世纪20年代,中俄“京师互市”的中断,是17世纪以来中俄关系中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两国关系并没有继续恶化下去。由于两国都面临许多棘手的事务,各自的处境逼迫他们做出让步,以修整业已存在的各种关系。
      1727年8月31日,中俄签订了《布列斯奇条约》,后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
      条约缔结后,沙皇政府振兴国家商队的北京贸易采取了种种措施,一方面取消国家商队的垄断,争取私商的支持;一方面严格限制商队来华次数,明确规定商队成员除领取固定的薪金外,不得从事任何私人贸易,同时严禁任何地方官员和私人组织商队赴北京贸易。这以后至1755年间沙皇政府先后派出了6支国家商队来到北京。
      中俄双方根据条约在边境着手开辟贸易点。由于条约规定的库克多博—祖鲁海图市场地处偏僻,而且远离中俄通商历史形成的主要商路,因而贸易情况始终不佳,不久就被放弃。于是“恰克图互市”就成为19世纪中叶前中俄贸易往来的惟一法定渠道。
      1729年清朝立市集于恰克图,并派理藩院司员驻其地,监理中俄互市。1737年,停京师贸易,对俄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恰克图互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两国、特别是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中俄两国人民的接触提供了场所和条件,增加了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然而,恰克图互市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未能妥善处理双方贸易中的矛盾和纠纷,结果导致了三次较长时间的贸易中断,这个时期的恰克图互市交易额,明显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1792年2月19日,《恰克图市约》的签订,结束了18世纪下半叶恰克图互市时断时续的历史。
      恰克图互市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它同两国人民大众的生活需求和边疆开发结合在一起,主要货物是大众日常用品。正因如此,它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关互市在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热点资讯榜

    论坛热帖榜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俄资讯网所刊载的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必须以可链接形式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 © 2009 – 201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中文域名:中俄资讯网.com) 备案号:京ICP备09094555-2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