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本站导航   关于我们   繁體中文

注册 | 登录

今日推荐 >>    

  1. 您的位置:中俄资讯网  >  中俄时政要闻  >  高端论坛  >  正文

    字体大小:    

  • 统俄党成立过程及对俄罗斯未来政治的影响
  • 2011-6-22 16:45:30    字数:9440    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    西伯利亚研究 作者官晓萌
  •   大多数州长甚至政府部门,在没有看到更加有影响的政治力量的情况下,纷纷向“祖国~全俄罗斯”宣誓效忠。前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伊戈尔·沙布杜拉苏洛夫回忆起当时情况曾说道:“在权力的执行机构中,有很多明处或暗处的反对者已经投向祖国一全俄罗斯”。而时任杜马第一副议长,来自于亲总统党“我们的家园——俄罗斯”的雷日科夫认为,当时的总统办公厅弥漫着一股悲观和惊慌的情绪,“所有人都在等着俄共和‘祖同’的胜利,等着失去权力”。

      (二)“统一”的诞生

      1999年夏天,“祖国一全俄罗斯”的影响力如日中天。虽然叶利钦任命普京为总理,并确定其“接班人”的地位,但是在车臣、达吉斯坦军事行动之前,普京的支持率并未特别傲人。“祖国-全俄罗斯”对于竞争总统宝座的普京是巨大的挑战。如果选举产生了一个不受克里姆林宫控制的新杜马,首先对于普京进行选举来说十分不利。因为普里马科夫本人也有意参加2000年总统选举。为了支持自己的候选人,“祖国-全俄罗斯”为首的新杜马完全可以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此打击普京作为总理的地位,从而影响其在总统大选中的支持率。即使普京当选,面对一个不忠实于自己的政府也很难大展身手。

      这种情势同样引起了叶利钦的“小圈子”的警惕。这个小圈子包括叶利钦周围几位强力的内部人物,如叶利钦的女儿塔季扬娜·季亚琴科、石油大王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总统办公厅主任亚历山大·沃洛申、强力的交通部长和前总理尼古拉·阿克谢年科以及一些中层政府官员如沙布杜拉苏洛夫、瓦连京·尤马舍夫等人。这些人在叶利钦时代都攫取了大量的政治资本或者经济财富,如果“祖国一全俄罗斯”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普里马科夫当选总统,那么他们都可能面临失去一切既得利益甚至刑事指控。卢日科夫曾提出要求重新审查私有化过程是否完全公正,要求废除一切非法交易;普里马科夫则曾要求调查寡头们某些可疑的商业行为。还在任总理期间,他就曾意味深长地说:“即将举行的大赦会空出许多牢房供经济罪犯蹲用”。

      对于总统办公厅和利益集团来说,建立一个新的选举团以对抗来势汹汹的“祖国-全俄罗斯”势在必行。因为第二届杜马的政权党“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已经不能承担阻击“祖国一全俄罗斯”这一重任。它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在选民看来,它要为90年代经济改革失败以及1998年金融危机承担责任。

      在新选举团的定位问题上,季亚琴科、尤马舍夫以及总统周围的亲信们认为:新成立的选举团应该避免给选民带来“亲克里姆林宫”的感觉。当时与克里姆林宫关系密切的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在这一政治力量的产生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在经济上为“统一”提供保障以外,别列佐夫斯基本人一直宣称,自己是这个“天才想法”的创意者。当然,随着他与普京及克里姆林宫关系的恶化,其“统一”设计师的形象已经在官方宣传中被尽量淡化了。

      新选举团的名称据说来自于别列佐夫斯基1999年夏在病榻上的思考:“起先我在想这个运动的标志。我眼前出现了伏尔加河、白桦树,最后停在熊上。”他决定把熊作为选举团的缩写,展开名字就是“跨地区统一运动”。之后,在竞选过程中,简单而口号性更强的“统一”替代了“熊”。

      选择一位什么样的人物来领导选举团是重中之重。由于新选举团的定位是远离克里姆林宫,这位领导人也应该是和克里姆林宫保持一定距离的人。同时,经历了90年代初期政党格局混乱无序的人民已经“厌倦了一成不变的面孔,厌倦了职业政治家”,他们需要新的政治面孔。绍伊古时任紧急事务部部长,在几年的工作中取得民众高度的信任与支持。他一直是叶利钦阵营忠实的一员,但是在公开场合中始终与克里姆林宫保持距离。他不涉足政治,不参与政党之间的派系斗争。这都符合对于新选举团领袖的要求——一个“非克里姆林官”的新面孔。

      1999年10月3日,竞选团“跨地区统一运动”举行了成立大会,这便是统一俄罗斯党的前身之一——“统一”。最初参与选举团的有七个政治组织,它们分别是:俄罗斯“自由一代”运动、俄罗斯基督教民主党、伊斯兰“幸福”运动、人民爱国党、“我的家”运动、全俄扶持中小企业协会、支持独立代表运动。

  • >>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体验更多精彩 >>
  1. —— 浏 览 今 日 更 多 新 闻 ————

版权与免责声明:欢迎转载中俄资讯网内容,本站内容都是在投入巨大采编成本,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形成的智力成果,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1、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俄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字与图片,未经本网授权欲转载的,请注明出处:中俄资讯网www.chinaru.info;2、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站)”的作品,均采编自其它媒体或经推荐后使用,本网转载或采编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观点;3、本站充分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谢谢支持配合!
Copyright·2009–2021 (中俄资讯网 www.chinaru.info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9042334号-1 工信部备案管理系统:beian.miit.gov.cn 俄联邦注册号:C/R—821918152